作者简介:焦香婷 高级工程师,1969年生,1992年毕业于承德石油高等技术专科学校油田应用化学专业,2004年毕业于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在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从事录井分析化验技术研究与管理工作。通信地址:300280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团结东路3号。电话:(022)25911829。E-mail:576342741@qq.com
热解气相色谱技术在烃源岩和储集层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热解气相色谱谱图能通过其分布曲线展现岩样中烃类的全貌,反映出样品有机质丰度及其演化程度。对谱图形态的评价以往大多采用直观定性方法,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多,没有定量化的参数,增加了智能评价的难度。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处理,采用拟合方法给出量化的形态因子,将谱图数字化。再利用谱图形态因子与热解气相色谱参数总峰面积以及岩石热解参数结合,建立了滨海地区解释图板,在实际井应用过程中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78.85%上升至82.69%,效果显著。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evaluation of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s. The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m can reveal the full view of the hydrocarbons in rock samples through its distribution curve,reflecting the abundance of organic matter and its evolution degree. In the past,most of the evaluation of spectrogram forms used visual qualitative methods,which were affected by human factors,and there were no quantitative parameters,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of intelligent evaluation. By processing the original data,the fitting method was used to give quantitative morphological factors and digitize the spectrum.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pectrum form factors and the total peak area of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ic parameters and the rock pyrolysis parameters,an interpretation chart of Binhai Area was established. The effect was remarkable in actual well application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coincidence rate increased from 78.85% to 82.69%.
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有机质演化程度以及原油性质、油水层评价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热解气相色谱进行油水层解释评价主要是应用谱图形态、响应值等进行定性判断[1, 2, 3, 4, 5, 6, 7]。但是根据谱图特征进行判断, 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多, 因而需要将谱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给出直接判别数据, 用这些数据与表征含油性的参数建立解释评价图板, 同时与能够进行定量评价的岩石热解参数结合评价, 解释结果会更加准确。
本文从热解气相色谱技术的原理入手, 采用数学方法对谱图形状进行量化表征, 总结了与热解气相色谱参数总峰面积以及与岩石热解参数之间的规律特征, 建立了相关的解释评价图板, 并在实际井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石油是复杂的多组分混合物, 包含烃类、胶质、沥青质, 其中烃类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不同的烃类具有不同的沸点, 热解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烃类的沸点来设计加热温度, 在载气的吹扫下通过升温把岩石中所含原油蒸发为气态后进行测定。由于不同的温度蒸发出不同的烃组分, 经过毛细色谱柱将其进行分离, 可以检测到nC8-nC40之间的正构烷烃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 原油中较重烃类会裂解为轻烃或烯烃, 导致分析的烃类组分失真, 因此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温度必须控制在350℃以下。
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即碳数的分布曲线, 就是最低到最高碳数的容量峰的分布形态。通过热解气相色谱分析参数碳数范围、主峰碳以及组分的分布曲线, 可以了解岩样中烃类的全貌, 能够反映样品有机质丰度及其演化程度。热解气相色谱谱图碳数范围广, 响应值高表明含油性好, 若低碳数组分含量高表明油质较轻, 若高碳数组分含量高表明油质偏重。如果热解气相色谱谱图为一直线, 则无油气显示。
样品的热解气相色谱图形态能充分反映其特性, 可表征谱图形态的参数有主峰碳、碳数范围、正构烷烃百分含量等[8]。
要实现谱图的定量化解释, 就要获取代表图形的定量化参数[9]。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形态表征参数较多, 应用起来非常不便, 为了将这些参数的规律性用一个参数形态因子表示出来, 采取函数拟合的方法。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 热解气相色谱谱图整体或部分符合指数函数y=y0
高斯函数是对数据点集进行函数逼近的拟合方法, 其优点在于计算积分十分简单快捷, 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本文采用origin拟合软件通过GaussAmp函数进行拟合, 拟合后示例见图1。
图中A对应谱图的峰高, FWHW为半峰宽, 2W=
以热解气相色谱分析的碳数为横坐标, 以质量分数为纵坐标进行拟合, 得到表现色谱图形态的参数值, 拟合后表征结果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拟合后曲线(红色线)和热解气相色谱原始谱图形态(黑色线)吻合程度较高, 因此可以采用拟合方法来表征谱图形态。
用函数y=y0+A
形态因子反映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形态, 为利用形态因子对储集层进行解释评价, 就要与反映含油信息的参数相结合建立解释图板。
3.1.1 形态因子与热解气相色谱总峰面积解释图板
通过对热解气相色谱参数进行优选, 选择反映谱图形态的形态因子F与反映含油信息的总峰面积作为建立图板的参数, 并结合该地区试油资料建立了滨海地区沙河街组的解释评价图板(图3)。
通过该图板可以看出, 采用热解气相色谱形态因子F与总峰面积可以有效划分油层和水层, 但仍有交叉部分。
3.1.2 形态因子与岩石热解参数解释图板
热解气相色谱分析的各个组分含量是相对百分含量, 因此将其与定量化分析的岩石热解技术相结合, 更能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对岩石热解参数进行分析, 优选出岩石热解含油指数POD(Pg和LHI的乘积)。POD反映含油性好坏, POD越高含油性越好, 可产出的油越多。将反映热解气相色谱谱图的形态因子F与POD分别作为横、纵坐标, 结合试油资料建立滨海地区沙河街组的解释评价图板(图4)。
通过图板可以看出, 采用热解气相色谱形态因子F与岩石热解含油指数POD可以有效划分油层和水层, 与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形态因子F与总峰面积的图板相比, 热解气相色谱与岩石热解两项技术相结合建立的解释图板效果更好。
根据建立的解释图板, 在大港油田滨海地区进行了实际应用, 截至2019年底, 共应用了14口井, 试油52层, 符合43层, 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78.85%上升至82.69%。B 105X1井是一口评价井, 位于滨海地区GS 1604区块高部位, 钻探目的是评价GS 1604区块高部位沙一段含油气情况。
3.2.1 油层
该井沙一段录井井段3 920~3 925 m, 岩屑岩性为油斑细砂岩, 气测全烃最高值为3.75%。由该段录井剖面图(图5)可见, 录井解释57号层气测参数落在气测解释图板中油水同层位置。
该段岩石热解和热解气相色谱分析表明, 直观上判断油层特征明显, 分析数据落在F与总峰面积、F与POD解释图板中油层的位置(图3、图4)。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 单纯从气测数据来看, 落在了油水同层位置, 但是岩石热解和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数据及谱图含油特征明显, 落在了解释图板中油层位置。因此, 该层综合解释为油层, 该段试油, 产油5.88 t/d, 油层, 与试油结论相吻合。
3.2.2 水层
该井沙一段录井井段4 069.7~4 073.5 m, 井壁取心岩性为褐灰色油斑细砂岩, 气测全烃最高值为4.32%, 由录井剖面图(图6)可见, 65号层气测参数落在气测解释图板中油层和低产油层位置。
该段岩石热解和热解气相色谱分析表明, 尽管直观上判断有油层特征, 但是分析数据落在F与总峰面积、F与POD解释图板中的位置存在差异性(图3、图4)。
通过上面资料分析, 气测数据落在了油层位置, 岩石热解和热解气相色谱分析谱图含油特征明显, 热解气相色谱形态因子F与总峰面积图板中有两个点落在了油层区, 其余点落在了水层区, 而热解气相色谱形态因子F与岩石热解POD图板中数据点全部落在了水层区域, 热解气相色谱形态因子F与岩石热解含油指数POD图板更能代表地层的真实情况, 该段进行了试油, 产水1.33 t/d, 水层。热解气相色谱形态因子F与岩石热解含油指数POD解释结果与试油结论相吻合。
本文通过对热解气相色谱分析谱图的研究, 确定了谱图形态因子的计算方法, 使热解气相色谱技术由定性解释转变为数字化定量评价, 同时将热解气相色谱与岩石热解两项技术进行了融合, 建立了热解气相色谱形态因子F与岩石热解含油指数POD的解释图板, 提高了解释精度, 使解释符合率由78.85%上升至82.69%。在滨海地区的应用过程中, 效果显著,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含水评价的能力, 为试油以及后期开采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 进一步提升了岩石热解及热解气相色谱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地位。
(编辑 王丽娟)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