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乔志学 助理工程师,1993年生,2016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油气田采油、油气集输、注水工作。通信地址:061023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东关采油三厂港狮北区畅心公寓2号楼。电话:15716874248。E-mail:1095755529@qq.com
小集油田是位于大港南部地区的多层非均质油藏,1981年正式投入开发。经过近40年的勘探开发,主力区块套损套变井数逐年增加、非主力区块高压低渗动用程度低,注采井网适应差,开发指标变差,受套损套变、储集层非均质性及采出程度的影响,注水流线损失,剩余油分布不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潜力研究,建立基于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及与驱替速度相匹配的井网优化调整技术,并选取合理的注水层段划分作为不同井距油井的转注依据。根据研究结果,选取小集油田25口井实施修复、转注、调驱、调剖等作业,实现油井纯增油近万吨,经济效益较为可见。
Xiaoji Oilfield is a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with multiple zone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Dagang,which was formally put into development in 1981. With nearly 40 years of exploration,the number of casing-deformed and damaged wells in the main blocks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Fault blocks with high-pressure and low-permeability are barely used in non-major blocks with poor adaptability of injection-production well patterns an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Affected by casing damage and deformation,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recovery degree,water injection streamline loses and remaining oil distributes unevenly. To solve this problem,a well pattern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technique based on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law and matching with the displacement rate is established,and a reasonable water injection interval division is selected as the basis for conversion wells with different spac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25 wells in Xiaoji Oilfield selected for repair,conversion,oil displacement and profile control have achieved a net oil increase of nearly 10,000 tons in oil wells and visible economic benefits.
小集油田位于黄骅坳陷孔店构造带南端, 为砂泥岩互层的复杂断块油藏, 总体呈“ 中间高, 南北低” 格局, 11个含油断块中G 979、G 938等断块位于构造高部位, 是小集油田的主力开发单元, 南北两翼位置以低动用、难动用断块为主, 其中主要是G 28等断块[1, 2, 3, 4]。
小集油田经过近40年的勘探开发,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注入水水质不达标及腐蚀结垢, 套损及事故井增加, 导致注采井网不完善, 稳产难度大; (2)注水井点损失, 流线损失, 注水控制的地质储量失控; (3)油藏强非均质性, 加之长期合采合注, 油层动用程度逐年下降。受油管腐蚀、结垢等因素影响, 套损及事故井不断增加, 破坏了注采井网的完整性, 造成流线场损失, 压力场失衡, 剩余油分布不均, 如何进行注采井网优化调整, 补匀流线场, 重构压力场, 提高动用程度, 挖掘剩余油潜力, 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1.1 潜力研究
小集油田受套损套变影响损失注水井点共21口, 影响注水量3 080 m3, 受此影响, 注水流线损失, 导致857.92× 104 t地质储量失控。应用数值模拟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 结合油藏工程方法, 确定剩余油的定量描述(图1)。
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看到, 由于注采井网破坏, 造成剩余油难以驱替, 断层和井网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达23.1× 104 t。这些没有注采井网控制的储量是油田开发的潜力所在。
1.1.2 技术对策
根据区块各井区剩余油饱和度高低以及剩余可采储量大小, 结合历史治理情况, 划分为三个层次治理井网, 具体划分情况见表1。
![]() | 表1 井网优化调整对策模式划分 |
根据剩余油分布进行分类, 首先确定剩余油富集区及分散区, 针对富集区加密井网, 修复、转注。剩余油分散区, 拉大井距, 重点治理。考虑储集层非均质性和采出程度, 结合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规律, 建立基于剩余油分布规律的井网优化调整技术, 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1.2.1 潜力研究
小集油田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 优势通道普遍存在, 但也有部分井区的注采关系尚未形成(图3), 为此开展驱替速度研究。从图中可以看出见示踪剂天数, 其中有许多油井没有见到注水效果, 这些油井与对应水井未构成明显的注采关系, 未形成注采关系的井组是研究的潜力点, 建立与驱替速度相匹配的注采井网调整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1.2.2 技术对策
受毛细管力、非均质性等因素控制及影响, 储集层内水驱油方式为非活塞式, 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储集层水驱油方式存在过渡带, 初期注水水驱可能无法见效, 假设地层为一维水驱, 由Buckley方程可知, 未见水时可以提高驱替速度, 加快油井见水速度, 见水后可以控制水驱速度, 从而降低油井含水。建立与驱替速度相匹配的注采优化技术, 具体流程见图5。
对于注水未见效的井组, 通过提高注水量, 扩大注水压差, 提高驱替速度, 建立注采关系, 然后注水含水上升后期, 通过调剖、调驱, 提高水驱波及体积, 建立优势通道。通过注采关系优化, 对于注水不见效井组, 尝试建立注采关系, 提高驱替速度和增大注水量, 加强注水, 建立注采通道, 驱替剩余油。对于注水存在优势通道井组, 提高波及体积, 缓解层间矛盾, 调驱调剖等手段, 驱替剩余油, 挖掘局部油藏潜力。
通过对小集油田井网适应性及剩余油潜力研究, 得到以下研究成果(表2)。根据研究成果, 选取25口井实施修复、转注、调剖、调驱、加强注水等作业, 进行小集油田综合治理。
![]() | 表2 研究成果情况 |
根据研究成果, 实施水井工作量25口(表3), 其中老井修复6井次, 转注8井次, 增注5井次, 调驱、调剖6井次, 46口油井受益初期共增油80.8 t/d, 实现油井累计纯增油近万吨, 目前依然日增油24.2 t。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 | 表3 成果应用初期效果统计 |
注采井优化调整不仅对小集油田注水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同时为补流场和匀流场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
小集油田注采井网优化调整技术通过现场应用试验, 证明了其有效性, 这也对注水开发的同类油藏进一步挖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恢复损失的流线场, 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挖掘剩余油潜力, 改善开发指标, 提升开发水平, 实现了老油田的持续稳健发展。
(编辑 陈娟)
[1] |
|
[2] |
|
[3] |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