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邴磊 工程师,1974年生,2015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在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从事录井技术管理工作。通信地址:300450 天津市经济开发区信环西路19号天河科技园1号楼3层。电话:18322056600。E-mail:binglei@cfbgc.com
碳同位素录井可用于研究地下油气中碳同位素的组成和分布,进行油气成熟度判定和甜点识别。当前主要使用同位素质谱和同位素光谱进行手动注样的离线检测,由于其时效低、精度无法得到保障,不能满足实时录井需求。为此开发出一套自动进样系统,能够实时在线进行地层气甲烷、乙烷和丙烷碳同位素检测。该系统可与综合录井仪进行通信,将读取的实时地层气测数据传至碳同位素分析仪,依据气测浓度进行匹配稀释操作,配合后端碳同位素分析仪的色谱控制和光谱检测单元,完成全自动实时碳同位素测量,从而提高现场碳同位素录井分析速度和测量精度,降低现场人员劳动强度,为油气显示识别和地质断层识别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Carbon isotope logging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arbon isotopes in underground oil and gas, for determining oil and gas maturity and identifying sweet spots. Currently, isotope mass spectrometry and isotope spectroscopy are mainly used for off-line detection of manual injection samples. Due to their low efficiency and inability to ensure accuracy, they cannot meet the real time mud logging requirements, therefore a set of automatic sampling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to detect methane, ethane and propane carbon isotopes of formation gas in real time. The system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comprehensive mud logging units, transmit the real time formation gas logging data readout to the carbon isotope analyser, perform matching dilution operations based on gas logging concentration, and cooperate with the chromatographic control and spectral detection units of the back-end carbon isotope analyser to complete fully automatic real time carbon isotope measurement. It improves the analysis speed and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on-site carbon isotope logging,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of field personnel, and provides effective technical support for identification of SG&O and geofault.
碳同位素录井是一套基于质谱或光谱原理进行碳同位素值测量的新型录井方式[1, 2, 3, 4], 用于对返出钻井液中所裹挟的地层样品气(泥浆气)进行处理、进样和分析, 获取钻遇地层的油气和地质信息, 是现场地质解释与油气储层评价的重要现场资料[5, 6, 7, 8]。
和传统的同位素质谱设备一样, 前期的同位素光谱设备需要使用集气袋、密封管等装置采集气体样品, 然后带至实验室进行手动注样测量[9, 10]。这种取样和测量方式存在较多缺陷:一般需要至少两周的时间才能得到测量结果, 无法为现场钻井快速提供有效地质解释支持; 另外, 现场测量仪器受到人员工作强度和设备检测速度的限制, 一般取样间隔设置为5 m, 造成数据量不足且分散, 因而大部分井仅对目的层进行取样, 无法得到连续整井碳同位素数据; 此外, 也是较大的缺陷, 集气袋、密封管在运输与储放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漏气现象, 导致碳同位素分馏和数据失真[11, 12], 严重影响碳同位素录井数据的准确性。因此, 亟需一套全新的碳同位素自动进样系统进行甲烷、乙烷和丙烷碳同位素的实时测量[13], 保障地层样品气碳同位素录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碳同位素录井自动进样系统是一套完整的进样装置和控制系统。通过优化碳同位素取样气路和碳同位素分析仪的自动进样机制, 根据预设的程序和条件控制样品进样的流程和参数, 通过自动调节进样量和稀释值, 确保样品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碳同位素录井自动进样系统的整体流程如下:通过脱气器和气路管线将地层气样品送入综合录井仪, 快速色谱仅抽取少量地层气, 剩余地层气进入碳同位素录井自动进样系统; 系统内部有一个气路控制单元, 其利用微型抽气泵抽取少量气体, 通过背压阀、气体质量流量计等部件将地层气保持恒压、恒流状态输入到后端, 由样品稀释单元进行实时样品稀释操作, 稀释完毕的地层气进入碳同位素分析仪进行碳同位素测量; 碳同位素分析仪使用色谱单元作为样品气烷烃组分分离装置, 使用红外光谱单元作为检测终端[14]; 最后由数据处理软件负责分析和储存结果。
自动进样系统与分析检测终端的无缝衔接, 可实现对地层样品气的快速、连续进样测量, 得到实时碳同位素地质资料。该系统实现了高效、精准的样品处理和分析, 相比手动注样测量可以保证流程的标准化, 降低人为操作误差, 提高单点测量速度和测量精度。
前端气路控制单元气路如图1所示, 由微型抽气泵提供动力抽取综合录井仪排出的地层气。以连接海上常规气测录井仪Reserval[15]为例, 其末端出口流量为480 mL/min, 需要指出的是, 排出的气体已经过氯化钙和脱脂棉净化, 未流经Reserval录井仪内色谱柱和检测器。由于抽气泵抽力较大, 为避免干扰到综合录井仪工作, 需要在抽气泵后端添加节流阀控制抽力进而控制流量, 此时可控制抽气流量为200 mL/min, 同时Reserval录井仪末端使用三通接口将多余的气体排至室外大气环境, 既可以保障碳同位素分析仪有充足的气源, 又可以保持Reserval录井仪末端出口为正压, 使整体气路顺畅, 不出现憋气或负压现象。进入碳同位素分析仪色谱模块内的地层气需要精确控制其流量和压力, 通过抽气泵抽取200 mL/min气体再次经过三通, 一端使用背压阀维持设定压力, 另一端流向气体质量流量计并设置一定数值, 通常取40 mL/min, 当地层气浓度过高时可以降低气体质量流量计设定值。经过严格气路控制, 可得到流量连续恒定、实时更新的地层气。
地层气经气体质量流量计进入样品稀释单元, 可实时进1%~100%的地层气稀释, 确保被测气体在碳同位素分析仪最佳检测区间内, 一般为2 000× 10-6~10 000× 10-6。碳同位素分析仪读取综合录井仪发送的迟到井深和烷烃数据, 主要是甲烷、乙烷、丙烷数值, 如果单体烃类浓度低于1%则不需要进行稀释操作, 反之控制装置会向管路中注入适量的零空气进行自动稀释。稀释零空气由另一路气体质量流量计进行控制, 碳同位素分析软件内置稀释算法判断是否进行稀释以及稀释量大小。地层气与稀释零空气组成混合样品气进入色谱气路的定量环内, 准备下一步向色谱单元注样。
自动进样单元有一套独特的气路设计, 特点在于有一个可以使用程序进行控制的六通阀。混合样品气首先进入六通阀的定量环内(图2), 通过设置程序方法, 经过一定时间后切换六通阀状态(图3), 以零空气为载气推动定量环内混合样气进入后续碳同位素分析仪色谱单元, 甲烷、乙烷、丙烷经过色谱柱完成彻底分离。碳同位素色谱内集成高温催化系统, 其作用是将分离完成的各烷烃组分经高温催化氧化分别转变为对应的二氧化碳, 从而被光谱单元检测, 即得到甲烷、乙烷、丙烷的碳同位素值数据。
碳同位素自动进样系统与综合录井仪需要利用WITS进行实时数据通信。为了与前端气测录井仪Reserval进行实时通信, 开发了一款WITS通信软件, 界面如图4所示, 采用标准的WITS通信协议来满足碳同位素自动进样系统的通信需求[16], 使得系统适配整个录井行业, 实现简易、高效的操作。根据调查, 目前市面上需要进行WITS的录井设备均内置通信模块, 但是使用效果不佳, 原因在于市面上存在多种综合录井仪及系统软件, 其软件数据接口设置各具特色, 数据输出格式并不统一, 造成新开发的一些录井设备和软件很难进行适配。以碳同位素自动进样系统为依托, 开发的新款WITS通信软件经过测试, 能和市面上大部分综合录井系统(Advantage[17]、雪狼系统、ZY-KQⅡ [18]、ALS[19]和DataLog[20])进行通信, 其作为一款独立的软件, 起到了媒介和桥梁的作用, 实现了综合录井系统和单独录井设备的解耦, 有望成为一款通用的WITS链接软件, 方便更多录井设备的快速通信应用。
在陆地西南A井进行集气袋取样并手动注样测量, 在海上琼东南B井进行自动进样测量, 对比两者数据和甲烷、乙烷、丙烷碳同位素特征曲线。
图5为陆地西南A井泥浆气碳同位素剖面特征图, 使用集气袋取样并现场手动注样的方式进行碳同位素录井。设计每5 m取一个气袋, 遇到高气测层段适当加密取样的工作模式。进入目的层后, 在2 800 m开始进行碳同位素录井工作, 进尺450 m, 共使用集气袋102只, 整段录井过程平均4.5 m得到一组碳同位素数据, 全部气袋检测出甲烷碳同位素(δ 13C1)数据, 部分气袋检测到乙烷碳同位素(δ 13C2)数据, 丙烷气测过低没有测得数据。通过图5甲烷碳同位素分布点可见, 甲烷碳同位素值较为分散, 由浅至深能够看到大致的数据分布特征曲线, 仅能依据这些较为离散的数据进行地质解释分析, 同时在集气袋存放和手动注样测量过程中无法避免地存在漏气的情况, 因此数据可靠性大为降低。其中在井深3 180 m附近, 由于甲烷碳同位素数值δ 13C1从-27.5‰ 到-30.5‰ 发生偏移, 很难分辨是地层本身真实的变化还是气袋手动测量不准确造成的偏差, 给碳同位素解释工作带来很大的干扰。
以海上琼东南B井为例, 进行了碳同位素自动进样系统的应用测试, 采取碳同位素分析仪实时在线检测的模式, 结果如图6所示。经统计, 整口井自三开开始进行碳同位素录井至完钻, 钻进超过2 000 m, 共获得甲烷碳同位素数据2 100多组, 4 090~4 140 m井段测得乙烷碳同位素数据, 平均不到1 m即得到一组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数据, 样品密度大增, 丙烷气测过低未测得碳同位素数据。从图6甲烷碳同位素分布点可见, 大量且连续的甲烷碳同位素数据形成清晰的分布特征曲线, 整体连续性高且分散性低, 能更好地分析出地层连续的碳同位素分布状态。该井在4 000 m以上属生物成因气, 4 000~4 100 m井段为气层扩散段, 4 100 m以下进入储层, 在梅山组见深层来源高熟气, 碳同位素值较重段主要集中于4 090~4 120 m砂岩层, 为充注核心段。
使用碳同位素自动进样系统进行前端气路控制、自动稀释和自动注样的操作, 能够将连续的样品气无缝地转移至后端分析设备, 配合色谱和光谱单元进行地层泥浆气甲烷、乙烷、丙烷碳同位素检测, 可实现对地层样品的实时快速连续测量。该系统的高效性、准确性和自动化特点为碳同位素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提高了现场碳同位素录井工作效率, 并降低了人为误差, 使得地质录井人员能更好地利用碳同位素数据准确、深入地开展地质解释工作。
编辑 卜丽媛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