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丰帆 工程师,1982年生,2006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在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从事录井综合解释评价工作。通信地址:300457 天津市开发区信环西路19号天河科技园1号楼7层。电话:13602181593。E-mail:fengfan@cfbgc.com
原油密度是油气勘探和地质储量评价中非常重要的物性参数,针对陆丰凹陷原油密度预测方法少的问题,以陆丰凹陷储层FLAIR录井的轻、中、重组分数据与对应储层的测试或PVT样品实测原油密度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陆丰凹陷的储层原油密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原油密度预测模型,显著性和拟合性检验均合格。使用该方法预测储层的平均原油密度值与实测原油密度值的误差绝对值均小于0.02 g/cm3,预测精度较高,实现了对陆丰凹陷储层原油密度的定量化评价,对储层取样优选、产能预测以及地质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Crude oil density is a very important physical property parameter in oil-gas exploration and geologic reserve evaluation. Aiming at the peoblem of few methods for predicting crude oil density in Lufeng Sag, FLAIR logging light, medium and heavy component data, corresponding reservoir tests or density data of PVT samples i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prediction model of reservoir crude oil density in Lufeng Sag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oil density predi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the above method,both the significance and fit tests are satisfactory, and absolute value of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ed average oil density and the measured oil density is less than 0.02 g/cm3,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effect is higher and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rude oil density is realized,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reservoir sampling optimization productivity prediction and geologic reserve evaluation.
近年来, 陆丰凹陷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成功, 深层、浅层兼探, 古近系恩平组、文昌组并重, 由浅及深, 由点到面, 发现了多个含油构造。原油密度是原油性质的关键参数, 准确预测储层原油密度对于地质勘探开发至关重要[1, 2, 3]。传统的预测方法为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法、图板法等, 由于其预测结果与实际原油密度值的误差绝对值大于0.02 g/cm3, 难以满足实际生产作业需求[4]。
目前, 基于岩石热解录井技术的多元线性回归原油密度预测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5, 6], 该方法预测精度高, 主要通过检测样品的气态烃S0、液态烃S1、裂解烃S2和Tmax等主要参数, 以及气产率指数(GPI)、油产率指数(OPI)和油气总产率指数(TPI)等衍生参数来间接反映原油轻、中、重组分的变化, 可有效地对储层流体原油性质进行定量评价。
本文选用FLAIR地层流体分析录井技术, 以陆丰凹陷为研究区域, 对陆丰凹陷储层FLAIR轻、中、重组分进行单位岩石体积校正; 基于FLAIR轻、中、重组分的衍生参数,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建立了陆丰凹陷的储层原油密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复测定系数R2为0.791 9, 预测的储层平均原油密度值与实际原油密度值误差绝对值小于0.02 g/cm3, 预测结果精准有效, 可为储层取样优选、产能预测、地质储量计算等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助力油气勘探, 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陆丰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东北部, 具有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 受北部隆起、惠陆低凸起、东沙隆起和海丰凸起所围限, 面积约7 760 km2。陆丰凹陷主要发育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江组3套储层, 其中:文昌组岩性主要为次长石砂岩和次岩屑砂岩, 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10.9%, 渗透率平均值为8.10 mD, 为特低-低孔隙度、超低-低渗透率储层; 恩平组岩性主要为次长石砂岩, 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14.9%, 渗透率平均值为126.00 mD, 为低-中孔隙度、低-中渗透率储层; 珠江组岩性主要为次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 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20.2%, 渗透率平均值为1 142.30 mD, 为中-高孔隙度、中-高渗透率储层。3套储层流体性质为轻质油或中质油[7, 8]。
FLAIR录井技术是法国地质服务公司研究和开发的一种现场油气实时监测和识别技术[9, 10, 11]。具体流程为:在出口高架槽和入口钻井液舱处分别抽取钻井液加热到相同温度进行脱气; 将脱出来的气体经干燥后, 在负压条件下通过专用气管线传送到色谱质谱仪, 负压条件可以防止C5-C8气体组分液化; 通过色谱仪将气体中的C1-C8及其他非烃组分按序排列, 再通过质谱仪分析其分子量、分子式、分子中同位素构成和分子结构等信息, 对气体中各组分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由于FLAIR气体各组分易受井眼尺寸、脱气效率和钻井参数的影响, 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提升数据的价值, 还需要对其各组分进行单位岩石体积校正[12], 甲烷(C1)校正公式与各组分校正公式相同, 其校正公式如下:
VOLC1=(k1× k2× t× Q× G)/D2 (1)
式中:VOLC1为单位体积岩石甲烷含量, 即甲烷校正值, L/L; k1为与脱气器单位时间所脱钻井液量、色谱仪单位时间进样量以及单位换算相关的常量, 无量纲; k2为不同钻井液体系中甲烷脱气效率的倒数, 无量纲; t为钻时, min/m; Q为钻井液排量, L/min; G为实测甲烷值, 10-6; D为井眼或钻头直径, mm。
对FLAIR气体各组分进行单位岩石体积校正后, 参考前人关于常规气测资料组分的研究成果[13, 14, 15], 将FLAIR气体组分细化为轻组分(C1-C2气体组分)、中组分(C3-C4气体组分)、重组分(C5-C8气体组分), 据此构建基于FLAIR气体轻、中、重组分的衍生参数(表1)。借鉴上文提到的岩石热解录井技术的原油密度预测方法, 通过FLAIR衍生参数轻、中、重组分含量和占比变化的情况也可以间接反映储层原油性质相应的变化情况[6], 所以FLAIR衍生参数与原油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具备理论研究的基础。
![]() | 表1 FLAIR气体轻、中、重组分衍生参数及其表达式 |
多元线性回归是研究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16, 17, 18], 具体可概述为假设因变量y的取值与i个自变量x1, x2, …, xi相关, 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y=β 0+β 1x1+β 2x2+β 3x3+…+β ixi+ε (2)
式中:y为因变量; x1, x2, …, xi为自变量; β 0, β 1, β 2, …, β i为回归系数, 是未知参数; ε 为随机误差, 服从正态分布N(0, σ 2)。
对因变量y及自变量x1, x2, …, xi进行n组抽样观察, 将观察结果代入公式(2)。假设回归系数β 0, β 1, β 2, …, β i的估算值分别为b0, b1, b2, …, bi, 计算回归估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即残差,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 使残差平方和趋于最小, 从而达到最优化求解b0, b1, b2, …, bi, 即为回归系数, 将该值代入公式(2)得到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各自变量间线性关系显著时, 回归系数β 1, β 2, …, β i不全为0, 反之, 各自变量间线性关系不显著时, 回归系数β 1, β 2, …, β i均为0。检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主要是对各回归参数值进行检验, 标准误差代表拟合的程度, 复相关系数R代表自变量与因变量显著相关关系, 复测定系数R2代表自变量可解释因变量的程度。
3.2.1 一元线性回归关系研究
以陆丰凹陷M 1井-M 12井储层FLAIR录井轻、中、重组分数据与对应储层的测试或PVT样品实测原油密度数据为研究基础, 选取储层段每米计算的FLAIR衍生参数与对应储层的实测原油密度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关系研究, 拟合结果表明, FLAIR“ 衍生四参数” 油组分含量(OCC)、气油比指数(GOR)、气油组分总含量(TGO)和油组分含量指数(OCI)与原油密度均存在相对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图1), 可作为在研究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的自变量参数, 为准确预测原油密度奠定了基础。
3.2.2 多元线性回归关系研究
以FLAIR“ 衍生四参数” 为自变量, 原油密度为因变量, 运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 得出回归模型为:
y=β 0+β 1x1+β 2x2+β 3x3+β 4x4 (3)
采用上述方法, 将4个自变量全部参与回归求取回归系数, 得到β 0, β 1, β 2, β 3, β 4分别为0.665 3、-0.026 4、0.031 2、0.004 9、0.323 9, 各回归系数β 0, β 1, β 2, β 3, β 4均不为0, 表明各自变量间线性关系显著, 最终得到陆丰凹陷的FLAIR“ 衍生四参数” 与原油密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DEN=0.665 3-0.026 4OCC+0.031 2GOR+0.004 9TGO+0.323 9OCI (4)
式中:DEN为原油预测密度, g/cm3。
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统计表(表2)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标准误差为0.012 1, 说明拟合程度好; 复相关系数R为0.889 9, 说明因变量原油密度与自变量油组分含量(OCC)、气油比指数(GOR)、气油组分总含量(TGO)、油组分含量指数(OCI)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 复测定系数R2为0.791 9, 说明自变量可解释因变量变化的79.19%, 可解释程度较高。3种检验参数均表明, 该模型拟合度较高。因此, 多元线性回归原油密度预测模型的显著性和拟合性检验均合格。
![]() | 表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统计表 |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M 1井-M 12井的储层平均原油密度与实测原油密度线性拟合关系较好, 复测定系数R2为0.805 6(图2), 两者误差绝对值小于0.02 g/cm3, 预测储层原油密度值准确有效。
M 13井位于陆丰凹陷X洼南部缓坡带上, 在主要目的层恩平组3 457~3 463 m和3 465~3 468 m井段均钻遇中砂岩储层, 油气显示非常好。荧光直照亮黄色, 滴照乳白色, 荧光面积高达80%, 快速扩散, FLAIR气体各组分绝对值高且异常幅度明显, 峰型饱满, 指示油的重组分nC6、nC7、nC8最大值分别为31.7× 10-6、10.2× 10-6及5.1× 10-6(图3), 间接反映储层含烃类物质非常丰富。随钻电阻率最大值为16.80 Ω · m, 储层电性特征异常明显, 密度最小值为2.34 g/cm3, 中子密度具有一定的交会, 储层物性较好。录井和测井资料均解释为油层。
对恩平组3 457~3 463 m和3 465~3 468 m储层运用公式(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原油密度。预测原油密度平均值为0.836 4 g/cm3(表3), 属于轻质油, 由于该套储层油品和物性尚可, 具备获得较高产能和提升陆丰凹陷X洼南部缓坡断阶带地质储量规模的基础。
![]() | 表3 M 13井FLAIR衍生参数与原油密度预测参数 |
最终本井在3 457~3 468 m井段测试段射孔求产, 测试结论为油层, 产油147.1 m3/d, 产气3 309 m3/d, 未见水, 实测原油密度值为0.841 0 m3/d原油密度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绝对值仅为0.004 6 g/cm3, 小于0.02 g/cm3, 证实多元线性回归原油密度预测模型应用效果较好。该模型在陆丰凹陷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可助力并提效油气勘探。
(1)利用FLAIR衍生参数和储层实测原油密度值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显著性和拟合性检验均合格, 预测平均原油密度值与实测原油密度值的误差绝对值小于0.02 g/cm3, 预测结果精准, 该模型在陆丰凹陷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2)多元线性回归原油密度预测模型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方法简便实用, 拓宽了FLAIR录井技术的应用范围, 最终可以提升FLAIR录井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的影响力。
编辑 孔宪青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