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18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7-09-25
  

  • 全选
    |
    信息集成
  • 曹 凤 俊
    录井工程. 2007, 18(03): 49-5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录井对应深度采集的数据一般只有步长为整米的对应数据,不利于薄互层及裂缝性油气层的解释评价,
    对应迟到时间的数据受钻井停、开泵的影响,造成数据不连续且失真。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开展了综合录井剖面
    井深处理方法研究,阐述了利用程序实现数据处理与转换的条件及实现过程,建立了气测数据的管路延时回归处
    理方法、录井数据的时间—深度转换处理方法。应用经处理或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油气层的识别,适应了解释评价
    向精细且定量化发展的需要。

  • 装备
  • 邓 小 军
    录井工程. 2007, 18(03): 66-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在用的20世纪90年代综合录井仪还有相当一部分采用图形终端机,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化技术的
    发展,已不能适应井场信息化的要求。针对此问题,以SZL9900型综合录井仪为例,阐述了用PC机替代图形终端
    机的可行性,介绍了PC终端机的软件选取、安装和进入综合录井仪网络的设置及过程。分析认为,用PC机替代
    图形终端不仅可增强终端性能,满足现代录井信息网络化需求,而且可降低录井作业成本,对于仍采用图形终端机
    的综合录井仪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 信息集成
  • 陈景萍 范德军 陈哲 徐庆 刘志忠 龙涛 徐忠辉
    录井工程. 2007, 18(03): 52-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油田信息化建设中如何根据油田自身网络化规模、数据量大小以及数据的应用范围和特点选用合适
    的存储技术和设备问题,在阐述目前较广泛应用的属于开放系统的几种主流存储技术———直联式存储(DAS)、网
    络附加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的基础上,以大港油田数据中心建设为例,介绍了存储体系结构及系统
    的优化途径、存储管理软件以及数据的在线、近线、离线存储与备份的方式。通过存储技术的优化和有机组合,实
    现了数据的安全、有效应用与共享。

  • 研究与探讨
  • 陈 红 梅
    录井工程. 2007, 18(03): 38-40,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实现勘探数据计算机管理并逐步建设数字化油田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辽河油田自会战以来探井地质录
    井资料数字化项目从管理到组织实施的全过程。针对原探井地质录井资料格式不统一、内容多样化的情况,从岩
    屑描述、岩心描述、钻井地质综合记录和套管记录4个方面探讨了资料整理、录入的原则与规范,为辽河油田信息
    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国内各油田原探井地质录井资料的整理、录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解释评价
  • 许小琼 刘嗥
    录井工程. 2007, 18(03): 26-28,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欠平衡钻井的工艺原理和施工流程角度出发,阐述了欠平衡钻井对气测录井的影响。对比实验结果表
    明,在欠平衡钻井条件下,从振动筛脱出的气体不仅可以反映地下气层的组分特征,而且有利于实时录井分析和解
    释评价。结合YS1井资料,提出了利用钻时判别储集层物性,以气测值、气体流量的变化来衡量地层含气量的高
    低,参考套管压力、立管压力和钻井液参数的变化并观察钻井液槽面变化及火炬的燃烧情况,来综合识别和评价气
    层的方法。该方法经测试验证是有效的。

  • 装备
  • 赵电波 张德安 佘明军 董启云
    录井工程. 2007, 18(03): 62-65,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井深测量是综合录井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在录井仪井深测量系统研制过程中,绞车传感器信号处理是
    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井深测量的精度。针对此问题,在分析绞车信号特征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利用单片机实现绞
    车信号鉴相与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中断函数法),强调鉴相与计数必须满足3个条件———信号类型、信号电平
    以及确定信号波形边沿是上升沿还是下降沿,才可实现绞车转动方向的判断和井深计算,同时提供了利用中断函
    数进行鉴相与计数的程序流程图和C语言代码。关于绞车信号处理的论述,无论是对于从事井深测量系统的研制
    人员还是对录井操作人员,都具有指导意义。

  • 经验交流
  • 魏 赟①②
    录井工程. 2007, 18(03): 7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油气层含水性的解释是综合解释的难点之一,确定油气层含水与否、含水比例大小,是正确评价油气层的
    关键。通过对辽河坳陷不同区块部分完钻井的试油数据和气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从气测录井的角度出发,总结了
    各类含水层的气测特征,阐述了气测录井方法3H(湿度、平衡、特征)解释法在各类储集层解释评价中的判别值和
    变化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测录井综合解释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储集层含水性特征的分析,参照
    3H法进行判别,是辽河坳陷气测录井解释评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研究与探讨
  • 陈 冬 梅
    录井工程. 2007, 18(03): 4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逐步向海外扩展,涉外项目相应增多,英文合同大量出现,而如何理解、翻译与拟
    写英文合同,确保合同的严谨性,是合同起草或翻译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针对英文合同的撰写要求,通过分
    析英文合同特殊的句序,以及圆周句、条件句、情态动词、古体词等的使用,结合实例探讨了英文合同语言句法和词
    法的严谨性,对涉外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 工艺技术
  • 刘 超
    录井工程. 2007, 18(03): 17-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入口钻井液密度的实时、精确测量对钻井施工具有指导意义,为寻找更科学、有效的测量方法,开展了调
    研分析,探讨分析了在高压管汇处入井钻井液密度测量———伽马测量法和称重测量法。归纳对比了这两种方法的
    测量原理和技术特色,并进一步探讨了测量仪器的设计和有效补偿问题,认为实现在高压强振动环境下入井钻井
    液密度的精确测量是可行的。

  • 装备
  • 景锁吉① 李新② 宋海友② 裴振明②
    录井工程. 2007, 18(03): 57-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录井作为钻井现场实时监测的重要手段,在钻井工程安全保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综
    合录井事故预警技术发展历程的总结,阐述了事故预警技术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介绍了专家系统的功能设计、工作
    原理、推理规则及特点,并结合实例简介了实现综合录井事故预警智能化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途径进行了归纳分析。

  • 解释评价
  • 杨光 王红莲 卿华 张军民 黄兰倩
    录井工程. 2007, 18(03): 23-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给稠油松散岩心的物性分析提供定量评价的标准,对稠油松散岩心的油、水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
    及碳酸盐含量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原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与试油和测井数据
    相结合制定出适合辽河油田稠油储集层性质评价标准。结合应用实例,详细说明了利用物性分析资料评价储集层
    物性及含油性的可行性,对扩展岩心物性分析数据的应用领域、提升其应用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装备
  • 张威威
    录井工程. 2007, 18(03): 69-70,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无线随钻测量仪器主要是通过脉冲发生器将井下测量数据传至地面的,在脉冲发生器生产过程中,如果
    充油效果不理想,将导致信号传输不畅,尤其是在钻深井时其影响更为明显。针对脉冲发生器充油方法和充油工
    艺的重要性,对脉冲发生器生产中所用的3种充油方法进行了介绍,为提高脉冲发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对
    充油原理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提高脉冲发生器充油质量的改进意见。

  • 工艺技术
  • 赵 明
    录井工程. 2007, 18(03): 13-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岩石薄片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在辽河油田录井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开展了该项分析技术在储集层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一些典型岩石薄片显微图像资料的分析,并与地层岩矿的X-衍射全岩分析资料、岩心常规分析资料、开发试验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岩石薄片显微图像资料的认识和在储集层评价中的应用水平。在扩展应用领域的同时,还对该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观点:随着岩石薄片显微图像资料质量的改进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引入,对储集层中普遍存在的双系统储集空间、储集层非均质性特点及其对生产影响的认识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

  • 解释评价
  • 苑 洪 瑞
    录井工程. 2007, 18(03): 29-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奈曼地区奈1区块储集层评价围绕准确地评价储集层特征、含油性及其划分规律等问题,利用核磁共振、
    气相色谱以及各种常规录井与电测数据,对该区块储集层从岩性、电性、物性及含油性4个方面进行了评价。结合
    试采油气数据及测井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与对比,找出了该区块不同储集层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油水层的评价标
    准,明确了油水分布规律,为以后对该区块的地质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工艺技术
  • 宋 明 会①②
    录井工程. 2007, 18(03): 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可动流体t截止值在核磁共振录井测量中是一项重要的参数,它与储集层岩石孔隙大小有关,而与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均没有很好的相关性。离心标定法是准确确定可动流体t截止值的有效方法,但该方法不能满足现场核磁共振录井快速测量分析的需要。针对此问题,在阐述确定可动流体t截止值影响因素和室内离心标定法的基础上,对辽河油田可动流体t截止值归类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t弛豫谱图形态经验判断法、岩性经验判断法是现场快速确定可动流体t截止值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为辽河油田有效应用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提供了技术保证,也为其他油田确定可动流体t截止值提供了参照依据和途径。

  • 信息集成
  • 戴金菊 张卫
    录井工程. 2007, 18(03): 45-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国内录井行业在用综合录井仪的装备情况和实际生产需要,在分析研究Advantage、ALS2、SRP
    2000等录井仪实时数据采集及传输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开发了综合录井仪通用数据输出平台。该平台可广泛用
    于多类型综合录井仪,通过实时导出综合录井数据,实现录井数据的存储、多屏显示、定制打印和WITS传输,并为
    录井仪器提供了功能扩展接口。经过现场实验证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完全适应现场录井要求,而且该平台适用
    于多种综合录仪现场录井作业。

  • 解释评价
  • 熊玉芹① 乔俊荣① 刘小超① 李艳②
    录井工程. 2007, 18(03): 20-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栗园地区是河南油田近两年来老区精细勘探取得突破的一个地区,为解决该区录井含油级别偏低、气测
    绝对值偏低、气测组分不全及地化分析数据受岩性影响所带来的解释难题,在分析该区油气显示特点的基础上,针
    对气测全烃异常相对幅度明显、地化录井油层段显示相对较好的优势,提出利用气测全烃曲线形态识别储集层流
    体性质的方法并建立了气测全烃相对幅度与灌满系数解释图板、地化BP 解释图板。经B315井实际应用,证实
    这些图板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表明录井技术在栗园地区油气发现与评价中有着重要作用,常规地质录井、气测录
    井、地化录井技术相互结合能够准确发现与评价油气层。

  • 工艺技术
  • 宋 超
    录井工程. 2007, 18(03): 9-12,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应用于钻井过程中的油气评价虽然仅有几年的时间,但在发现与评价油气层方面已发
    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该项技术的逐步深入应用,发现对于稠油储集层的解释评价符合率低。从这一角度出发,
    阐述了由于稠油稀油的弛豫时间短、核磁共振信号弱,使该技术用于稠油储集层时显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分析了
    稠油储集层核磁共振录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稠油储集层孔隙度的修正系数,推导出稠油储集层渗透
    率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应用情况对其准确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出识别不同稠油储集层的t2
    谱图特征。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准确、可靠,有推广应用价值。

  • 冯杏芬 刘志刚 张峰 邓明霞
    录井工程. 2007, 18(03): 1-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PDC钻头钻井岩屑特别细小和稀少,岩屑含油性观察、描述、分析、鉴定十分困难的录井技术难题,
    综合应用现代地质、光学、数字图像、计算机等多项技术,研究开发了岩屑荧光数字图像分析仪和采集技术。经过
    50多口井的现场试应用,证实该仪器及配套技术性能可靠,重复性、稳定性好,资料应用范围广,有广泛的推广价
    值。该技术解决了PDC钻头钻井现场细小岩屑含油性识别及数字荧光图像采集、分析评价及传输问题,实现了岩
    屑含油信息的数字图像化采集、传输、存储和信息的无损性、永久性、异地共享应用,改变了传统荧光录井的基本技
    术模式,为数字化录井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 研究与探讨
  • 马德华① 耿长喜① 赵斌②
    录井工程. 2007, 18(03): 34-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庆外围朝阳沟油田属低渗透岩性构造油藏,由于受岩性、沉积微相、微构造及断层等因素的控制,存在
    多套油水组合,注水开发后水淹层解释符合率较低。通过开展低渗透油层模拟注水驱油实验,在一定温度和压力
    下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制备饱含油及低、中、高含水率的岩样,对岩样进行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研究了低渗透油
    层水洗后荧光显微图像资料的判断依据。结合已投产井资料总结了朝阳沟油田低渗透油层不同水洗程度的荧光
    显微图像特征,建立了该区微裂隙的识别方法及水洗油层与原始油水同层的区别方法,在朝阳沟油田47口加密调
    整井应用中,其综合解释符合率为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