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19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8-03-25
  

  • 全选
    |
    装备
  • 王 伟 东
    录井工程. 2008, 19(01): 66-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Advantage综合录井仪气测值偏低及该仪器气体处理系统故障率高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其原因进行
    深入分析,指出气测值偏低是由于样品气抽气量和色谱仪气路“死体积”过大而导致样品气被过度稀释造成的;而
    气体处理系统故障率高是由于样品气处理与分配系统复杂且样品气和空气的通断互相控制引起的。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国产化改造设计思路及方法。国产化改造后的气体处理系统,在保证其功能的条件下,实现了对原
    系统的替代,解决了原系统在录井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实际应用效果证明,系统操作及维护简单方便,提高了该综
    合录井仪气测资料质量。

  • 解释评价
  • 王 飞 龙
    录井工程. 2008, 19(01): 25-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地质专家对探区地质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难采储量的动用,低孔、低渗油
    气藏有效开发逐渐成为石油地质工作者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镇泾油田属于低孔、低渗油藏,统计分析各项录井
    数据中对低孔、低渗油藏敏感的参数,并把描述性的录井资料数字化,根据每一项资料所起作用的大小赋予不同的
    权重,得出每一项参数分量,各分量之和即为地质综合评价参数,进而将地质综合评价参数和测试产油量进行拟
    合,则可形成现场利用常规地质录井参数快速评价低孔、低渗油气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测井相关参数,通过
    对储集层物性和含油丰度与录、测井参数相关性的综合研究,结合试油测试结果,建立录、测井油气水层综合解释
    评价图板,形成了现场半定量化快速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解决了低孔、低渗油藏储集
    层解释评价难的问题,对于其他油田同类油气水层评价也具有借鉴作用。

  • 工艺技术
  • 邹 艳 萍
    录井工程. 2008, 19(01): 9-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油田水复杂的情况,开展了基于油田水分析的离子色谱分析技术研究。通过引进PIC-10型离子色
    谱仪,进行仪器分析环境的优化研究和参数设定,达到仪器分析的最佳效果,进而把分析方法应用到油田水的分析
    中,在辽河油田的不同区块开展注入、产出以及钻井液滤液水的离子分析,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准确的分析数
    据,对研究注水开发效果,开展找堵水试验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 装备
  • 赵要强 顾冰
    录井工程. 2008, 19(01): 63-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相继引进了多台不同型号的综合录井仪,随着综合录井仪的应用和仪
    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2000年以前引进的综合录井仪由于色谱仪的制造技术落后以及配件价格昂贵
    及难以购买,已不适应目前快速钻井条件下的录井需要。围绕此问题,以原引进的DrillByte、ALS2和DLS型综合
    录井仪为例,阐述了用国产SK-3Q04氢焰色谱仪取代这3种型号综合录井仪色谱分析系统的方法和途径。国产化
    改造后的色谱分析系统不但完全实现了原功能,同时降低了色谱分析周期,适应了快速钻井条件下的录井需要,而
    且解决了原色谱分析系统配件难以购买且价格昂贵的问题。

  • 工艺技术
  • 马德华 耿长喜 刘丽华
    录井工程. 2008, 19(01): 14-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庆杏树岗油田储集层岩性、物性变化范围较大,非均质性较严重,表内薄差油层和表外储集层评价较为
    困难,测井资料对表外储集层的水淹状况并未进行解释评价。针对此情况,分析了录井资料评价薄差层及表外储
    集层水洗状况机理,在应用井壁取心分析资料评价表内中厚油层水洗程度的基础上,探讨了表内薄差层及表外储
    集层的水淹程度评价方法,建立了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及荧光显微图像评价方法。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应
    用效果较好,实现了对表外储集层水淹状况的评价,指导了射孔方案的编制工作。

  • 经验交流
  • 吕 鹏 福
    录井工程. 2008, 19(01): 70-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后效录井可以对油气层显示进行归位,它是判别储集层流体性质和侵入程度的重要手段,可用以识
    别随钻气测录井显示的真假异常。通过分析目前使用的后效录井的深度归位方法,发现环形空间的差别和钻井液
    排量是影响归位深度的主要因素,为了消除影响,对后效录井的深度归位方法进行改进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不但
    使录井人员从复杂的人工计算中解脱出来,也使归位深度更加准确,为油气层的准确评价提供有力支持。

  • 研究与探讨
  • 段 仁 春
    录井工程. 2008, 19(01): 48-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准确识别水淹层是注水开发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而气测录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录井技术之一,在
    开发生产井、评价井录井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从扩展气测录井资料的应用范围、提高开发效益出发,在分析注
    水开发过程中流体性质的变化后,提出全烃曲线形态法、气测组分法、图板法、纵向对比法等识别油层水淹的方法,
    通过在实际应用中几个成功的解释实例,说明效果较好。

  • 解释评价
  • 方锡贤 刘之洋 周宏杰 李红克 李幸来
    录井工程. 2008, 19(01): 32-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泌阳凹陷稠油浅层主要采用单井注蒸汽吞吐法开采,随着开发周期的增加,不少油井已发生水淹。分析
    认为稠油水淹的主要原因是蒸汽冷凝水置换原油储存空间所致,在同等条件下物性较好的储集层水淹严重。基于
    这一认识,分析总结了热采吞吐过程中储集层物性由差变好、含油量变低、含水量增加并因此所致的含油级别下
    降、气测异常幅度下降、灌满系数下降、电测声波时差增加、电阻率降低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同井纵向对比法、邻
    井同层对比法、气测法、声波时差法、电阻率法等稠油层水淹解释方法。利用这些方法,通过对井眼轨迹、井间关
    系、含油性、气测的纵、横向对比后,对LP2井各井段地层水淹程度进行了解释,依据解释该井投产后取得了良好
    的成果。

  • 装备
  • 陈玉新 陶青龙 李怀玉 刘兴杰 石桂栋
    录井工程. 2008, 19(01): 60-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气测录井的气体组分分析数据通常由气相色谱仪提供,随着钻井技术水平的提高,在钻进速度越来越快
    的情况下,普通色谱仪由于分析周期长,已不能满足现场气测录井的需要。针对此问题,介绍了由大港油田集团地
    质录井公司研制的DML综合录井仪的快速色谱分析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微电子气体控制电路的工作流
    程,并通过与普通色谱系统的对比,阐述了快速色谱系统的优点和其基本的技术性能指标。技术分析表明,快速色
    谱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快速钻井条件下气测组分数据的及时采集问题,尤其适用于及时发现与解释评价薄油气层和
    超薄油气层以及及时确定水平井着陆点。

  • 研究与探讨
  • 王印 万亚旗
    录井工程. 2008, 19(01): 45-47,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由于综合录井仪标准化存在产品标准相对落后、品种和规格过度多样化等问题,使得国内综合录井
    仪产品技术特性不统一和不规范,给操作使用、维修维护、资料应用带来了不便,增加了设备运行成本。通过从产
    品基本功能、技术特性、安全特性、技术规范等方面对现行的产品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如今过多的产品品种和规
    格进行简化和统一化,对传感器、数据采集、气体检测和录井软件等系统单元逐步实现统一化和通用化,可以有效
    解决上述问题。

  • 工艺技术
  • 曹 凤 俊
    录井工程. 2008, 19(01): 22-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场气测录井受钻井施工条件的影响,对气体检测结果影响很大。通过开展钻井工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近平衡及过平衡钻井条件对气体检测的影响,特别是钻井取心对气测录井资料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钻头
    破碎岩石体积的校正方法和全烃积分校正方法,消除了取心井段破碎岩石体积较小和钻时较大对气测录井资料的
    影响,为综合解释提供了更准确的气测评价参数,并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见到了较好效果。

  • 李一超 李春山 刘德伦
    录井工程. 2008, 19(01): 1-8,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岩屑录井信息量少等局限性,我国录井工作者率先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岩屑录
    井,开发出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XRF岩屑录井技术。X射线荧光分析是一种对被测物质从元素成分及含量的
    角度进行测定的技术,以随钻获取的岩屑粉末为分析对象,从中获得元素组成(组分、含量及分布规律)信息,通过
    元素组合特征而识别岩性、判断划分地层,进一步开展深层次的数据分析处理,寻找与储集层物性、含油气性规律,
    实现评价储集层的目的。从该技术原理入手,阐述了特征X射线的产生、元素X射线的惟一性和地层岩性元素成
    分特点,论证了其方法的可行性。对XRF录井工艺流程、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简介了该技术数据及图谱
    处理软件结构和资料分析与解释思路。

  • 经验交流
  • 马贵明 韩琴 李金顺 林长茂 潘伟
    录井工程. 2008, 19(01): 72-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缅甸IOR-4区块高压气区储集层地层压力系数高且井深1850m后地层压力系数呈阶梯状上升的特
    点,探讨了利用气测录井全烃值结合钻时、单根峰监测和静止后效气监测3种方法实现安全钻井的实例,认为通过
    实时监测气测全烃、单根峰、后效全烃结合钻时和地层压力系数的变化,按循序渐进方式,边钻进边调整钻井液密
    度,是综合录井作业中确保安全钻井的有效方法。采用该方法在缅甸IOR-4区块高压气井PSC-1井的钻探中成功
    地实现了安全钻进,为该区块高压气层钻探取得突破奠定了基础。

  • 装备
  • 张德安 范玉林
    录井工程. 2008, 19(01): 56-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快速钻井条件下的气测录井需求,国内外相继开发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快速色谱气测录井系统,其
    分析周期基本上控制在30s左右。阐述了由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研制开发的ZY-KQⅡ快速色谱气测录井
    系统的结构组成、气体分离与分析单元的配置、载气与气体流量的选择与控制、柱温及最佳进样量的选择、电路设
    计与控制,以及与其他快速色谱气测录井系统相比所具有的技术优势。该系统的研制开发对推动国内快速色谱气
    测录井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 解释评价
  • 张 成
    录井工程. 2008, 19(01): 36-39,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录井油气显示层解释是录井工作的关键环节,解释中有时会遇到不同录井方法解释结果相互矛盾、录井
    解释与圈闭成藏评价相互矛盾、录井显示与区域油气显示特点相互矛盾的情况,通过对泌阳凹陷B293井等7口典
    型井录井油气层解释的分析,总结了解决这些矛盾的一些主要经验:注重区块油气显示特点,发挥各种资料在油气
    层解释评价中的作用,按照不同录井方法对储集层流体性质的反映特征分析录井资料之间的矛盾,综合录井资料
    判断储集层物性、含油性,在录井资料解释可信的基础上,寻找圈闭成藏评价的矛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录井
    油气层解释的基本原则:善于借鉴相邻区块油气层解释方法,通过纵横向对比,发现各种录井资料之间的一致性与
    矛盾性,进而辩证分析、有所侧重、精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