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了井眼垮塌对随钻阵列电磁波电阻率测量仪测量数据的影响以及消除这一影响的两种井眼补偿技
术———等源距补偿和不等源距补偿。通过对仪器结构特点、补偿原理、误差信号的应用及加权算法等方面的分析
推导,论证这两种井眼补偿方法的可行性,为最终解决仪器的测量精度、分辨率和探测深度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
论依据,同时为开展电磁波电阻率实时定量解释提供了基础参数。
无论是中浅层还是深层气层的气测录井参数都会受到起下钻、接单根、钻井取心、钻时、钻井液循环流量
等因素的影响,而深层气层由于后续地层气以及钻井液性能等方面的原因,其影响更为突出。针对此情况,在深入
分析影响气测参数准确性的基础上,阐述了气测背景值校正的必要性,分析了正常钻进和取心钻进两种状态下气
测值与钻时、钻井液循环流量以及钻头直径的关系,引入了冲淡系数公式,计算得出两种状态下的校正全烃值和甲
烷值;最后通过初步统计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吉林探区登娄库组和营城组气层的解释评价标准。实际应用结果表
明,其解释符合率高,对于其他地区气测值的校正具有借鉴作用。
近年来,核磁共振测量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重视。核磁共振测量是主要利
用氢核在已知磁场中的核磁共振现象来探测地层孔隙与流体特征的一种方法。对于气藏而言,天然气的含氢指数
低,直接影响着核磁共振测量结果。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天然气的含氢指数随压力增加而增
大,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并与二者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该结论对天然气储集层核磁共振测量的可行性评价具有一定
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核磁共振测井和地面低磁场条件下分析气层的方法,为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评价分析
气层提供了参考。
混柴油钻井液对气测录井的影响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气测真假异常如何识别,这是目前吉林探区深层天
然气勘探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应用地化录井、热解气相色谱分析,结合气测录井和全脱分析,从分析柴油
的化学成分入手,对混柴油钻井液引起的气测全烃异常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出现气测全烃异常的原因,为
气测解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研究认为,虽然钻井液中混入的零号柴油中并无明显的气态烃存在,但在一定的环
境温度条件下,将有一定的挥发游离烃成分出现(C11以后的液态挥发烃),从而引起气测全烃的异常,但这却不会
引起气测组分值的变化,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用全烃升高而甲烷不升高的办法来区分混柴油钻井液引起的全烃
假异常。
针对水平井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地质层位的准确卡取、钻头于目的层中水平顺畅钻进以及储集层油气显
示精细识别评价等现场录井需要,系统分析了水平井钻进时相关录井测量参数、LWD随钻测井实时采集处理参数
的变化规律及曲线特征,采用全烃与自然伽马、深、浅侧向电阻率,气测录井烃湿度比和平衡比曲线交汇方法,利用
随钻录井图在水平井地质导向层段即水平钻进阶段快速综合解释评价地层的岩性变异、储集层物性、油水界面和
含油气水情况等石油地质信息。将其在大港油田2口水平井的成功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对水平井现场作业、阶
段措施调整和后期综合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气测录井作为石油勘探过程中发现油气显示的最快速、最直接手段,其数据准确性直接影响油气层的评
价结果。针对现场工作人员在气测仪标定过程中的很多细节没有引起足够注意,造成标定时产生误差,从而影响
气测数据的准确性的问题,从色谱仪器工作原理、标定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气测录井仪器标定准确性的原因,对
提高现场气测录井数据准确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铀是赋存干地壳中的一种放射性微量元素,从其存在形态、迁移形式富集因素、富集岩层及部位4个方面
的基本特性出发,结合勘探开发实践及前人研究成果,应用铀含量信息,以YG 70井为例探讨铀分析在石油地质评
价中的应用潜力,开展了高铀含量成因分析、铀含量与圈闭有效性关系的研究,就其在石油地质中的成藏认识、地
层划分与对比、储集层的重新认识、寻找出水层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建议油藏地质研究人员加强对放射
性测井的应用力度,以便在地质勘探与开发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录井完井数据上报验收工作一直采用传统的手工检验数据报表的模式,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
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战略的要求。如何在日趋成熟的数据远传技术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完井数据的网络化验收机
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实现录井数据网络验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现行完井资料验收审核的
工作流程,提出了录井数据网络验收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录井数据网络验收各模块功能,在录井资料验收实际
工作中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从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成藏期次、成藏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入手,对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地层的油气成
藏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预测了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对于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和缓解储量压力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针对该区具有多期生烃、多期成藏和南北差异的特点,构造演化的不均衡性导致成藏时间南早北晚、油气
藏破坏南重北轻、油气分布南贫北富的特征,明确提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要立足于北部凹陷,寻找燕山期和喜马
拉雅期继承性的构造圈闭,在断裂欠发育区寻找燕山期的古油气藏,并积极探索西山窑组和第三系的构造圈闭;对
于南部凹陷要以寻找断裂欠发育区的燕山期古油气藏为主,选择不易被破坏的岩性油气藏作为勘探的突破口。
石油勘探开发是高风险、高投入性的项目,如何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中有效控制安全风险,已成为人们关注
的重点之一。Bow-tie风险管理法是壳牌公司的一种管理方法,结合国外Bow-tie风险管理的成果,通过对录井作
业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识别,找出了这些风险可能引发的顶级事件以及顶级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针
对顶级事件的产生原因找出防止危害发生和屏障失效的控制措施;最终提出了控制这些录井作业风险的31个关
键活动和57个关键任务。严格执行这些“关键活动和关键任务”,可以确保现场录井作业安全有序进行。
为了适应录井过程中多种数据采集接口的要求,根据光电编码绞车传感器信号测量原理,绞车通用数据
采集接口设计采用PLD芯片实现信号鉴相倍频计数功能,提高了该接口的可靠性;光电编码绞车信号经过通用接
口进行采集处理后转换成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输出,模拟信号可以通过多种数据采集接口进行采集,数字信号输
出可以与CAN总线、485总线、RS232串口等接口进行通讯,保证了该接口的通用性及可扩展性。
注水驱油实验是水淹机理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为建立水淹层地化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模
拟水驱油实验,开展了岩石气相色谱分析资料随含水饱和度上升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以稳态法测定油水相对渗
透率的注水实验制备不同含水率岩样,分析研究这些岩样气相色谱分析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水淹层的气相色谱
分析响应特征。实验结论为:随含水饱和度的上升,饱和烃色谱谱图发生明显变化,峰形从正态向扁平形态变化,各
个单峰饱和烃面积、饱和烃总面积、主峰碳及主要碳数响应值等参数均呈规律性的降低;饱和油和低含水率样品之
间的区别不明显,但进入中含水状态以后,色谱峰总面积等参数降幅增大,水洗特征明显。
从实现录井图资料的计算机存储、管理与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大港油田自开发建设以来探井录井资
料的数字化实现过程。针对大港油田因不同历史时期执行的探井录井资料采集、整理与绘图标准不同而导致的历
年录井图资料的格式与内容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情况,以录井图库建立及应用步骤为主线,从录井图库的设计理
念、辅助规范表的整理制定、数据的加载、过程控制、应用5个方面探讨了探井录井图库建立与应用各阶段的关键
技术与成果。该图库的建立与应用为大港油田数据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稳定、全
面、高效的录井图资料存储与发布和应用的平台。
针对地化录井仪器在现场使用中存在的Tmax值平行偏差大、残碳分析值重复性差等问题,在YY-3000型
油岩综合评价仪多路高精度温度程序控制器的研制过程中,开展了测温电路、功率控制的研究及温度控制算法的
选择与试验,结果表明:热解炉P 参数值范围设置为3~12、I 参数值范围设置为30~100、D 参数值范围设置为5
~15时,热解炉温度波动幅度较小,S2及Tmax值比较稳定,峰形对称,曲线光滑完美,且重复性好。
气测录井作业使用的脱气器是气体采集的关键设备,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气体采集与分析效果。从相
互借鉴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目前俄罗斯气测录井较为普遍使用的4种类型脱气器(浮子式脱气器、电动脱气器、气
压传动脱气器和非连续性的热真空脱气器)的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内目前常用的相应类型的脱气器相比,应该说
各有优点,但俄罗斯的气压传动脱气器的优点更显突出。国内脱气器研制生产厂家应善于吸取其优点,弥补国产
脱气器的不足,尤其应加大气压传动脱气器的开发研制力度,为其在录井作业中广泛使用创造条件。
从钻铤结构、发射频率、发射-接收天线间距和天线线圈数量等方面介绍了随钻阵列电磁波电阻率测井
仪关键部件的特点,阐述了发射频率、间距、源距等主要参数的选择原则以及发射频率、间距、源距、线圈数量、钻铤
结构与仪器探测深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综述对国外5家公司的产品特性,提出了下一代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
的开发研究方向。
齐604断块是辽河油田难产难动用区块,制约该区块开发的技术瓶颈是油层超薄、钻井控制程度低、构造
不落实,因此直井开发不见效。水平井是开发该断块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地震成果、导眼井、完钻井相结合的油
藏地质建模技术、井底岩性和含油性的及时识别技术、井底钻头位置的预测技术、油层顶底界判断技术等地质导向
技术的应用,在齐604断块0~2.48m的超薄油层中完钻2口水平井,取得了理想的油层钻遇率。
兴隆台太古界潜山经过多期侵入,岩性十分复杂,给岩性识别和油气层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结合该潜
山地层的岩心、岩屑、井壁取心及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阐述了兴隆台潜山地层的岩石类型、岩性特征和测井响应
特征,进一步给出了依据测井响应特征和测井曲线形态对兴隆台潜山地层岩性进行定性识别的标准,对于该区的
进一步勘探开发和油气层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油、气、水层识别与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中至关重要的工作,为此,从探讨应用气测、荧光和岩屑录井资料
进行初步定性识别入手,分析了定量判别油、气、水层的常规气测录井解释方法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了针对气测录
井解释符合率所涉及到的气测数据质量控制和选择有代表性气测数据的方法。给出应用录井资料综合判别的方
法,分析了常规解释方法的选择原则,在三角形图板法的基础上,给出了改进型的Q值法,针对C2/C3
比值法结合对多口井的统计分析,给出了改进型的判别标准,并联系实践提出了简易参数法。应用这些方法,结合盖层封
闭性能评价,对6大类不同性质油、气、水层进行的综合判别实例表明,其符合率较高。
录井过程中井深是一个最重要的参数,该参数测量正确与否是录井成败的关键。陆上和海上的录井方法
虽然大部分都是相同的,但是有一部分参数的测量由于所处环境不同而采用的方法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井深参数
测量海上和陆地就有所区别。在对海上浮动钻井平台上经常使用的3种测量井深的方法———绞车与游车补偿传
感器测量法、大钩位置与升沉补偿传感器测量法和压力水瓶传感器测量法分别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测量方法
的相互对比,从中确定一个相对较好的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