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顶气轻烃色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录井方法可以用于油气层评价,然而由于其分析手段受多种因素的影
响,一直未得到普遍推广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在阐述罐顶气轻烃色谱分析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以东营凹陷北部陡
坡带钻井岩屑和岩心为分析对象,结合具体实例分别探讨了分析样品、密闭液、地层压力、样品的代表性、烃源岩地
层和后效气对该项技术分析数据准确性的影响,为合理选择该项技术分析参数、剔除假异常、实现油气显示的准确
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年来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并已成为继水平井技术之后的第二个钻井技术发展热点。
为做好欠平衡钻井条件下的录井工作,对欠平衡钻井技术特点、适用条件以及不同欠平衡方式对随钻录井资料录
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欠平衡钻进过程中的录井实例,针对性地提出欠平衡钻井条件下常规地质录井、综
合录井应掌握的技术关键点及录井设备配套、录井技术方法完善等意见。实际应用分析表明,对欠平衡钻井条件
下的随钻资料录取、油气层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含油饱和度是评价油田储集层好坏的重要参数之一,核磁共振录井测量含油饱和度的方法简单方便,所
需时间短,解决了目前其他测量含油饱和度方法所需周期长、工艺复杂的问题。针对含油饱和度的求取进行了深
入分析,选择以质量浓度15000mg/L为标准来配置MnCl2
溶液,并确定了一系列含油饱和度浸泡时间等相关参
数,分析了含油饱和度校正的理论依据及方式。经过多次的现场试验发现,增加对岩样原始状态的测量可以确定
出岩样油气水损失量,提出了三次测量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校正核磁共振测定的含油饱和度,现场应用情况表明效
果良好。
以大港枣园油田Z35断块火山岩裂缝性稠油油藏为例,利用取心井的岩心薄片鉴定、岩石化学分析等资
料,结合岩心观察结果,对火山岩油藏岩石类型进行了划分。结合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单井相模式,将
火山岩岩相划分为2个亚相和4个微相,并结合地震属性及开发动态资料,开展火山岩平面相分析与评价,进而阐
述了岩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评价结果表明,气孔玄武岩微相是该区火山岩油气藏的主要储集层。
油源对比是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及成藏模式分析的基础工作之一。为进一步认识大港油田唐家河地区的
勘探前景,开展了唐家河地区中浅层原油及中深层烃源岩的有机地化特征研究,并进行了系统的原油与原油、原油
与烃源岩对比,明确了唐家河地区中浅层各层系原油来源于深层沙三段及沙二段烃源岩,而沙一段和东营组的烃
源岩贡献不大。认为唐家河地区沙三段烃源岩是该区油气的来源。
钻柱振动声波录井技术DVL(DrillstringVibroacousticLogging)经过多年的室内研究和现场验证,已经
取得了可喜成果,为了进一步完善其解释评价方法,该课题尚需要在现场试用中不断地深化应用研究,近期又一次
开展了现场试验。简介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配套硬件构成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特点。结合现场应用实例,阐
述了DVL技术发展最新的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给出了DVL技术分析中的相关分析法和信号能量计算法;
列举了频聚法、能聚法和归一化数据处理方法的理论公式和其应用方法。通过应用实例证实,依据DVL频谱图、
频聚和能聚曲线、能量和相位差曲线,能有效地识别地层岩性,划分地层和油藏。同时在钻具工况的分析、辅助识
别上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DVL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绞车传感器是钻井过程中进行井深测量的关键设备,其测量准确与否取决于传感器的设计精度、电路的
抗干扰能力等因素。在简介绞车传感器原理基础上,认为传感器探头安装、信号电缆选择、供电电压和仪器电路本
身的抗干扰能力是影响传感器井深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确保井深测量精度的解决方法;同
时,简介了传感器调节电路的技术性能指标、参数设置规则和信号处理与输出过程和格式。分析表明,在消除影响
传感器外在因素影响的条件下,采用超低功耗的单片机可满足传感器井深测量精度的要求。
借鉴国外录井技术标准有助于加快国内录井技术系列标准的建立与完善,对推动国内录井技术发展和从
事国外录井技术服务具有促进作用。从适应全球化石油勘探开发和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录井技术服务的角度出
发,围绕信息传输与共享,介绍了井场信息传输规范和信息传输标准标记语言;针对岩样分析、鉴定与记录,阐述了
其相应的标准、内容及出处,为国内录井队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录井技术服务具有一定的
指导作用。
在气测录井过程中,全烃与烃组分是由不同测量系统测得的两个重要参数,一直以来录井行业对全烃与
烃组分总量的关系有不同的认识和探讨,对全烃与烃组分之和的差异值随地层油气异常增强而增大的现象没有引
起重视并给予明确的解析。为此,通过现场实验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了实际烃参数测
量的过程,定义了5个重要的烃参数,并明确了这5个烃参数的物理意义,即:气态烃总量表示检测分析的气态烃
组分体积分数总和;气态烃质量浓度表示气态烃组分分子质量浓度总和;全烃表示气态烃与液态烃分子质量浓度
总和;液态烃质量浓度表示液态烃组分分子质量浓度总和;油性指数表示液态烃与气态烃的质量浓度比值。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全烃、气态烃质量浓度、气态烃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差异分析参与气测解释,通过实例证实该
方法与如今常用的分析方法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气测解释结果的可靠性。
气测录井现场解释评价常用且比较成熟的经验统计法有烃组分三角形图解法、皮克斯勒解释图板法、烃
类比值法(3H法)等,由于不同井场的地下地质和地面环境因素不尽相同、钻井工程参数的差异和解释方法的局限
性,各种方法的解释符合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从提高解释符合率以及简便、快速发现并判别油、气层的角度出
发,分析了应用气测录井全烃、异常倍数和重烃相对含量判别储集层油气水状况的理论依据,给出了利用该3项参
数的判别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判别原则,同时指出了该方法的局限性。通过103个油、气、水层的
判别实例归纳分析,表明这种方法简便、可行,符合率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是SLXL-2录井仪的核心部件,在录井过程中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关系到录井
工作的质量高低。从这一角度出发,在简介检测器组成和工作原理与流程的基础上,阐述了检测器不能正常点火、
不出峰或出峰不正常以及气测曲线有毛刺或有大幅度抖动现象的故障检测方法和排除这些故障的途径。该故障
检测与消除方法适用于采用同类检测器的气测录井仪器的现场操作和维修。
由光谱分析的一般检测原理入手,介绍X射线荧光岩屑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及仪器构成。分析了波长色
散型和能量色散型两类仪器的优缺点,简介了XRF仪器结构、特点、技术指标、检测电路和采集软件功能。针对
XRF分析仪器的特殊结构阐述了X射线荧光岩屑分析的实践依据。通过室内测试和现场45口井的验证应用,证
实该仪器的检测精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等均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为岩屑录井提供了全新手段,丰富了录井资料,
为地层的解释评价创造了有利条件。
计算机信息化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石油钻探与开发过程中录井资料处理的逐步自动化创造了条件。围绕
此问题,在介绍录井资料处理流程和文档数据来源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录井资料自动化处理程序,借助OFFICE
文档(EXCEL、WORD)办公软件,实现3种源于不同数据库数据的文档制作,详述了其具体的制作方法和操作步
骤。通过将计算机文档自动化处理技术引入录井完井资料的处理中,解决了长期困绕现场录井资料处理自动化程
度差和数据输入与输出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对于提高数据准确率以及规范文档格式具有重要意义。
尚家区块扶杨油层断层较发育,油藏类型复杂,加之近年来探井少,给开发井油水层的识别带来一定的困
难。针对这一情况,在应用岩心、岩屑、井壁取心这些传统录井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岩石热解分析、气相色谱、显微
荧光图像分析等地化录井分析技术,在油水层识别方面建立了St与S1/S2和Rt与St
关系图板,形成了储集层流体性质的地化综合评价方法,使该区块的解释符合率提高了20%,为试油方案的确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
对老井的重新认识提供了依据。
小井眼加深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是一种特殊井,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前后衔接欠佳,给气测录井过程中烃
类气体含量的井间对比带来困难。针对此问题,在阐述小井眼加深井特点和对气测录井气体显示值影响的基础
上,系统探讨了正确识别气测真假异常方式和涉及钻头尺寸的全烃校正方法。通过钻头尺寸的校正,解决了加深
井钻进前后气体显示的连续可比性问题。实例分析对比表明,小井眼加深段的气测校正全烃值与邻井同一层位的
显示值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可用于油气层的解释评价。
为了解决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藏PDC钻井条件下岩性识别的技术难题,西南地质录井分公司首次引进
了岩屑数码成像分析仪,以四川盆地洛带气田浅层蓬莱镇组和遂宁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发现该分析仪的
岩屑数码成像分析技术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将常规的显微目镜放大、数码成像的方式改进为电镜逐行线性
扫描放大成像方式和建立该区域不同岩性的计算机识别模板,解决了在该区致密砂岩气藏中的应用问题。在洛带
气田浅层遂宁组致密砂岩层4口井的应用结果表明,随钻岩性剖面与测井解释剖面吻合率达到了90%以上。
PDC钻头的高钻速和耐磨性,为提高钻井时效创造了条件,但在某些地层中PDC钻头在钻进过程中容易
发生钻头泥包,不仅影响钻进速度,而且可能引发井喷。针对此问题,开展录井现场的实时评价、及时发现与识别
PDC钻头泥包,是综合录井的重要工作之一。在PDC钻头钻进过程中对录井参数及曲线的异常变化进行实时监
测,可及时发现钻头泥包,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出PDC钻头发生泥包时综合录井参数变化特征,阐述了钻头泥包与
钻头老化的异同点,提出了钻头泥包的识别方法和步骤,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拓展综合录井仪在钻
井工程预报中的作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以往气测录井对混油钻井液气测值的处理,一般只是根据经验作非量化校正处理,没有有效的量化校正
方法,尤其是对气测烃类组分值的校正处理基本上没有考虑。针对此情况,分析了储集层甲烷相对含量变化特征
和混油钻井液烃类组成与储集层烃类组成不同的特点,以胜利油田M平1井钻井液混油前后的气体检测分析数
据为例,通过分析混油钻井液与未混油情况下地层全烃和烃组分检测值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剔除混油干扰后的地
层全烃和烃组分的校正计算公式,为混油钻井液条件下利用气测参数准确评价油气层提供了有效保障。
综合录井仪野外作业遭受雷击的事故时有发生,如何避免综合录井仪遭受雷电袭击已成为作业单位和仪
器厂家关注的重点。针对此问题,在分析雷击危害的基础上,以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录井公司在3口井作业过程
中发生雷击事故为例,阐述了不同仪器部件发生雷击情况以及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经分析确认在综合录井仪现
有防雷设施条件下,引起雷击事故主要是雷电感应所致,进而探讨了综合录井仪的电源、信号电缆以及接地系统的
防雷设计方法和防雷器件的选用。2005年4月以来的应用情况表明,将防雷器件安装在综合录井仪的相应设备
上,防雷效果非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