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0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9-06-25
  

  • 全选
    |
    研究与探讨
  • 王志战 许小琼 甄 建
    录井工程. 2009, 20(02):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地震、测井、录井和测试等资料对济阳坳陷异常压力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全新研究。相比于前人的研
    究,增加了盐岩上拱、盐类渗透两类新的超压成因机制,否定了水热增温和构造抬升的成因机制;对沾化凹陷下古
    生界以下老地层和惠民凹陷第三系地层中的异常低压成因机制也进行了重新认识。研究表明,济阳坳陷异常高压
    的主要成因机制有欠平衡压实、烃类生成、盐岩上拱、盐类渗透、黏土矿物脱水,异常低压的主要成因机制有抬升剥
    蚀和过压实作用。

  • 解释评价
  • 王春辉 刘 超 陈光权 王军芳 陈绍军 李国红
    录井工程. 2009, 20(02): 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苏里格气田含气砂体具有规模小、厚度薄、储集层隐蔽性强的特点,给气层的识别与解释评价造成了一定
    的困难。针对此情况,在尝试应用常规气测解释方法结合已试气结论与采气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
    常规解释方法的局限性。通过对62个所钻地层全烃、测井自然伽马和盖层与储集层钻时比值以及试气或采气层
    产能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以全烃、钻时比为主,以测井自然伽马为辅并结合岩屑录井手段的综合解释方法,给出
    了相应的综合识别与解释评价图板以及解释评价步骤。该综合解释方法在后续208层录井解释应用中,解释符合
    198层,符合率为95.2%,更重要的是该方法可有效识别气层的产能类型,不仅为该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决策依
    据,同时对于录井进入不同地区作业,如何借助原有解释评价方法建立适应该地区的解释评价方法提供了可借鉴
    的途径。

  • 研究与探讨
  • 谭伟雄 尚锁贵 吴立伟
    录井工程. 2009, 20(02): 47-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电阻率油气层属于非常规储集层,其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难以识别与评价。针对此情况,在探讨
    渤海湾地区低电阻率油气层5种成因类型和简介其识别与评价思路的基础上,阐述了应用气测录井、地化录井、定
    量荧光录井等录井技术结合微侧向电阻率与自然电位和地层流体分析等方法识别与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方法
    和途径,给出了应用不同手段分析的参数及其特征。在渤海湾地区B1井和B2井的应用表明,该综合分析法可有
    效识别与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层。

  • 地质研究
  • 杨 亮 董继承 柳 绿 段长军 吴文宽
    录井工程. 2009, 20(02): 59-6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测录井过程中出现的二次循环气易造成气测假异常,这种假异常往往会掩盖地层真实的油气水显示,
    也给现场油气水层的解释评价带来困难。因此,能够在现场准确区分出这些特殊现象造成的假异常,对于准确识
    别真实的油气显示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Y60井二次循环气现象的剖析,提出了识别二次循环气的方法,并通过
    接单根后效、二次峰(2号罐)入口全脱组分与出口全脱组分参数分析比较,进一步说明了气测异常时钻井液含有的
    气体在地面没有全部除去,致使钻井中的烃类气体二次入井,形成二次循环气的过程,有助于用现场录井识别二次
    循环气,消除对真实油气显示的影响,提高气测解释符合率。

  • 研究与探讨
  • 徐 向 阳
    录井工程. 2009, 20(02):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电阻率油气层因其储集层电阻率低于或接近邻近水层的电阻率,致使油层测井电阻率响应特征不明
    显,常规方法识别油水层难度增大。通过概述新疆塔北地区中生界、新生界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从高矿化度地层
    水、高束缚水饱和度、微孔隙发育、高泥质含量、轻质油气、半封闭断层及低幅度构造7个方面剖析了导致油层电阻
    率减小的机理。针对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点,简述了现场综合录井过程中利用气测录井、定量荧光、岩石热解、热
    解气相色谱及核磁共振技术进行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应用实例表明,录井资料在识别与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层
    中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是识别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有效方法之一。

  • 解释评价
  • 胡延忠 吴文明 孟建华
    录井工程. 2009, 20(02): 11-1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疆油田MN气田属于高压、中孔隙度、中渗透率气田,应用气测录井的皮克斯勒烃比值法、3H 法、三角
    形图板法等常规解释方法,无法对该气田气水层及含气水层进行有效解释,且荧光录井无显示。针对此情况,通过
    对该气田4口井27层气测录井全烃及烃类气体组分显示特征分析,发现气层气测异常明显,全烃曲线呈箱形、组
    分齐全,C—nC相对含量依次降低;水层及含气水层同样气测异常明显,全烃曲线呈尖峰状,组分及组分相对含
    量和气层相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烃类比值和烃气指数解释评价图板,为现场快速、准确评价气水层提供一种
    有效手段。在该气田4口井27层的应用表明,其回判解释符合率达到85%以上,效果较好。

  • 工艺技术
  • 秦丙林 徐 勇 孙继森 刘永泉 郝丽锦 陈德帅
    录井工程. 2009, 20(02):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测录井过程中,气相色谱系统的污染是常见而且非常严重的问题,往往会造成漏失油气显示,给生产施
    工带来重大损失。常见的污染是因为吸入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根据气相色谱系统被污染
    的吸入程度,总结出防止污染的方法,具体措施包括:及时更换干燥剂,以及在压缩空气管路安装过滤装置避免气
    体吸入污染;注意脱气器的正确安装和防堵器的使用,预防进水;使用防堵器、砂芯滤球和以脱脂棉替代CaCl
    粉末防止吸入固体粉末。

  • 研究与探讨
  • 蔡明华 陆 军 周显松 刘冬梅
    录井工程. 2009, 20(02):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测录井解释评价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对不同地区、不同油气层的解释结果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是不同解
    释方法具有地区适应性问题,也就是说方法形成的基础条件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如何寻找到一种建立适用于任何
    区域解释评价方法的途径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此问题,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以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为
    例,在分析不同天然气烃组分特征的基础上,以C/ΣC1-5和C/ΣC1-5
    两个突出反映烃组分关系特征的比值为分析对象并作为聚类中心,探讨了采用统计学中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建立以两比值为横、纵坐标的气测录
    井解释评价模型的数学分析方法。该数学分析方法适用于任何地域解释评价模型的建立,应用该方法所建立的解
    释评价图板在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的初步应用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 装备
  • 莫 晓 光
    录井工程. 2009, 20(02):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满足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及发展的要求以及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应用需求,分析了设备管理存在的问
    题,转变企业设备管理模式,解决目前设备管理粗放型方式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完善和提高设备资产管理工作,
    强化对资产运行的监控管理方法,提出确立以设备资产运行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思路。围绕设备管理子系统的功
    能、目标和方法,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网络体系,通过设计新的计算机软件管理开放平台,实现设备资产全寿命
    周期、维修预警、合理库存等高效管理,达到提高设备资产利用率和完好率的目的,构建专业化录井设备管理系统。

  • 解释评价
  • 王子平 马德华 马 红
    录井工程. 2009, 20(02):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龙虎泡油田原油密度低,属于低渗透油藏,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存在多套油水组合,后经注水开发使
    油水关系进一步复杂,水淹层解释评价难度较大。根据水驱油实验,总结了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
    像在不同产水率条件下的响应特征;尝试在该油田区分原始油水层及水层,并进行水淹层解释与评价;建立了岩石
    热解、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等解释评价方法及不同水洗程度的判别标准。在该油田24口井394层的实际
    应用情况表明,综合解释符合率83.1%,应用效果较好,为射孔层位拟定和加密区综合调整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
    的地质依据。

  • 工艺技术
  • 张 德 安
    录井工程. 2009, 20(02):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的勘探开发形势、快速发展的钻井工艺,以及市场激烈竞争的现状,都对石油录井行业的发展提出了
    挑战,针对勘探开发对录井技术的需求,从技术、人员、装备、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录井行业面临的难题,探讨了录井
    行业的发展方向,认为应加强对随钻录井信息测量、随钻地层压力检测、录井解释的定量化、录井工艺的持续改进
    以及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并从制度、技术和人力资源建设层面提出了对策。

  • 地质研究
  • 杨 光 倪有利 黄兰倩 杨 英 张伶俐
    录井工程. 2009, 20(02): 7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XH 27断块含油目的层为东营组一段,属三角洲沉积环境。为进一步研究该断块岩石沉积环境,了解储
    集层岩石矿物成分、黏土矿物含量及其敏感性,通过岩心扫描、储集层物性数据检测、岩心微观结构研究、地层损害
    实验获取大量数据,进行储集层岩石特征综合分析评价,加深了对储集层主要岩石的组成矿物、结构及储集层内地
    层流体情况的认识,对引起油层损害的因素进行系统研究。认为该断块具有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沉积特
    征,含油砂岩的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岩性疏松,胶结物以泥质为主,胶结较差;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含量较
    高,以伊利石为主,次为伊/蒙混层黏土;储集层敏感性评价水敏性较强,盐酸酸敏性中等。提出应调整注入流体的
    性质,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发生水敏性伤害;在采用酸化作业改造油层时,筛选合适酸化液,也可加入适量防膨剂提
    高酸化效果;针对储集层碱敏性较强的特点,尽量不用强碱调节工作液pH 值。为提高油层保护的研究水平,制定
    科学的油藏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

  • 工艺技术
  • 沈书锋 郑玉朝 李 伟
    录井工程. 2009, 20(02):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岩屑迟到时间理论计算公式是录井现场常用的公式,因其中井径常用钻头直径代替而忽略了井径扩大
    率,导致计算结果偏小。在对岩屑迟到时间的概念、理论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原油田东
    濮地区30口井的井径扩大率的统计分析为依据,引入了采用井径扩大系数消除由于井眼不规则而引起的理论计
    算迟到时间不够准确的校正方法。6口井的实例对比表明,采用校正方法计算出的迟到时间更为准确,对应的录井
    深度与测井深度值更为接近。

  • 解释评价
  • 张春林 秦佳盛 马 红 陈绍军 张 恒 朱淑英 付玉香 时 静
    录井工程. 2009, 20(02): 1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各大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充分认识深层油气特征并研究其解释评价方法已成为石油录井工作者的
    重要课题之一。针对大港油田歧口凹陷滨海地区深层油气的特征,在分析录井评价深层油气所面临困难的基础
    上,围绕储集层气测录井的烃湿度比、烃斜率的纵向变化特征和与烃源岩的关系,研究了利用气测烃湿度比和烃斜
    率的纵向变化特征评价储集层是否含气的初步方法,探讨了结合储集层与烃源岩的烃湿度比和烃斜率的关系图识
    别油气层的问题,归纳了结合烃源岩的定量荧光录井的油性指数综合分析确定储集层流体性质的综合判断方法。
    该方法在大港油田歧口凹陷滨海地区BSH22井深层油气的解释评价中效果显著,为大港油田岐口凹陷滨海地区
    深部储集层解释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张丛秀 龙利平 邵东波 雍存侠 彭向丽
    录井工程. 2009, 20(02): 19-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一录井油气水层解释评价一般很难确定储集层的流体性质,综合应用多手段、多种解释评价方法逐次
    排除非产油层并对可能产油层进行不同方法的解释,可实现最终精细解释评价的目的。从这一角度出发,以长庆
    油田姬塬地区延长组储集层气测录井参数为基础,探讨了通过制作全烃最大值与异常比值图板、烃比值交汇图板、
    3H比值交汇图板和含水性识别图板来依次排除非产油层并最终确定产油层的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对照试油结
    果,对长庆油田姬塬地区39口井共78层的基础数据回判验证表明,该方法符合率达到了89.7%;后续7口井10
    层的应用表明,符合率为90%。

  • 韩 小 俊
    录井工程. 2009, 20(02):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阳凹陷东庄油田存在气测显示低的特征,给气测录井异常识别和评价增加了难度,从而影响了录井油气层解释符合率。通过对该油田油气层气测特征的分析研究,根据东庄油田试油层气测参数统计,分别建立了用于区分水层、干层与价值层区的重烃相对含量与Q值解释图板和用于区分油层与油水同层区的C2和C3差值与甲烷相对含量解释图板,弥补了因岩屑挑取困难而造成的其他方法评价的不足。将这两套评价方法应用于该油田4口井10个层评价,经试油验证,解释符合率达90%,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庄油田油气层的解释符合率。 

  • 研究与探讨
  • 高 春 绪
    录井工程. 2009, 20(02): 37-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提高钻井工程异常预报的及时率、准确率,提升录井服务质量,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引起各类钻井工程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如下认识:导致工程事故发生的宏观因素主要与地层中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石物性等地质特性密切相关,其机理是通过地层内部微观的地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等耦合作用引发地质因素变化表现出来。在钻探过程中,通过录井参数变化可以反证地质因素变化,由此可以建立录井参数变化与地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变化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从钻井工程异常预警到事故预报的安全、优化钻井。该文介绍了初步建立起来的录井参数与应力场、渗流场和温度场的对应关系,实际应用表明,利用该对应关系较大程度地提高了钻井工程异常预报符合率。

  • 装备
  • 陈 玉 成
    录井工程. 2009, 20(02): 66-68,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dvantage综合录井软件与钻时相关的应用主要是钻速参数,适应于国外的录井习惯而没设钻时参数,由于两者计算方法的差别,不能通过简单换算得到钻时,给国内综合录井服务带来诸多不便。厂家利用TCL脚本修补了这一缺陷,但计算结果不准确。为使钻时数据更加准确,通过对Advantage系统结构和钻时算法进行全面分析,重新修改了TCL脚本程序。修改后的钻时参数经过多口井的测试证明数据正确,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 地质研究
  • 方锡贤 王雅杰 吴福邹 王 兵 张友为 何天清
    录井工程. 2009, 20(02): 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BA 1 井是南华北盆地的一口风险探井,实际钻探过程中 K1y 油气显示活跃,但经地层改造仍未获得工业油流。针对这一情况,从成藏的角度入手,经过分析多种资料后认为,井区的 K1 具有成藏所需的油源条件、圈闭保存条件,未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是近源沉积低结构成熟度、低岩石成分成熟度以及成岩作用所致的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的储集层物性特征等因素。并结合区域资料指出,BA  1 井钻探技术未获得工业油气流不能说明所在构造带没有勘探价值,认为 K1 仍是该区块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目的层系,并对下步勘探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 邓 强 张卫平 毛 敏
    录井工程. 2009, 20(02): 77-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古生物对比、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与泥岩特征、粒度分析、砂岩百分含量等方面资料的综合应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证实渤海海域新近系存在浅水湖泊相沉积。研究表明,该区在湖泊沉积的背景下,还存在着浅水三角州沉积体系,该沉积体系较冲击河流沉积和正常三角洲沉积有着更为独特的沉积控制因素和沉积特征,主要表现在前缘亚相(水下河道、水下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微相),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相带宽广,砂体展布明显带有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