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0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9-09-25
  

  • 全选
    |
    解释评价
  • 马德华 徐志华 姜宗恩
    录井工程. 2009, 20(03):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庆喇萨杏油田主体区块主力产层发育较厚,经多年的注水开发,造成韵律层段内驱替效果不均,如何扩
    大储集层的驱油效率,是厚油层挖潜增效的主攻方向。围绕此问题,在应用井壁取心分析资料解释评价厚油层水
    淹状况的基础上,从提高高含水厚油层开发效果的角度出发,将厚油层强水淹级别细化为强水淹和极强水淹,经过
    对实际生产井录井和试油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厚油层极强水淹解释评价方法———岩石热解分析法、饱和烃气
    相色谱分析法和荧光显微图像分析法,在喇萨杏油田厚油层中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法实现了对厚油层水淹状况的
    精细评价,对射孔方案的编制及高含水厚油层的进一步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 工艺技术
  • 张建伍 曹延荣 陈文生
    录井工程. 2009, 20(03):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X射线荧光录井岩石元素光谱分析技术对TK1247井岩石样品进行分析,岩石中的XRF元素呈现
    出明显的旋回变化特征,而其中元素的分配及比值的变化和组合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古沉积环境的演化和
    沉积相的不同。通过该井岩石元素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分析手段是判断沉积环境的一个有效方法,提出了塔河
    油田艾丁区块XRF元素变化规律的地质意义。同时,也指出了今后XRF元素分析的研究趋势。

  • 解释评价
  • 王 春 辉
    录井工程. 2009, 20(03):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欠平衡钻井技术因其具有提高钻井功效、保护油气层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为录井技术带来了
    诸多难题。论述了利用气测烃组分分析、槽面的油花与气泡、火焰高度、岩石热解和热解气相色谱等技术及参数响
    应特征弥补气测全烃参数的局限性的观点,针对充氮气欠平衡钻井条件下气测录井的解释工作进行了归纳和总
    结,并提出通过安装气体压力计和气体流量计获取气体压力和气体流量参数来监测地层压力的建议。

  • 随钻测量
  • 徐进宾 凌国春 邹永东 陈启南 郝 涛 刘 超
    录井工程. 2009, 20(03): 2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钻井技术的进步和水平井的广泛实施,需要有更多、更先进的水平井导向方法和水平井导向技术去
    满足现场需要。水平井地质导向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水平井的钻遇率,尤其是提高水平井的有效钻遇率,但由于
    储集层中泥岩等夹层的存在,一旦钻入夹层,将会降低有效钻遇率。介绍了有效储集层的概念,对夹层进行分类分
    析,研究夹层对水平井的影响;同时,通过实例阐述现场录井导向对夹层的识别方法和对轨迹的合理调整,提出目
    前水平井导向存在的问题。

  • 工艺技术
  • 马 桂 云
    录井工程. 2009, 20(03):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地层流体性质快速识别与判定的需要,可应用离子色谱分析技术,系统分析钻
    井过程中钻井液滤液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利用数据的变化趋势综合快速地判定地层差异、流体变化界面等石油
    地质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与资料对比,开展该实验方法在实际录井工作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在现场92口井的初步
    应用,验证了该方法可以作为地质录井的一种辅助手段,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数据,对现场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 软件
  • 潘桂林 徐东旭 张 研
    录井工程. 2009, 20(03): 6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录井资料整理及解释评价的计算机化自动处理,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二公司开发研制了
    一套较为规范的录井资料解释快速评价系统,将录井资料解释工作和计算机化处理技术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实
    现了与现有的录井资料整理软件数据共享、功能整合,形成了集录井资料收集、处理、分析、评价于一体的解释评价
    系统。这一系统很好地完成了录井油气水层解释由人工方式向计算机自动化的过渡,具有省时、高效、高精度的特
    点。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特点、工作流程,从应用效果上看,自2006年开始应用于吉林油田中央坳陷区和东南隆
    起区的268口井油气水层解释评价,解释符合率达到86%。

  • 装备
  • 周发举 张 卫
    录井工程. 2009, 20(03):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体钻井较常规钻井工艺在提高机械钻速、保护储集层、减少或避免井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面临
    着井下燃爆等问题。针对目前在用的多数综合录井仪没有适用于气体钻井的软硬件系统,设计了一套空气钻井安
    全监控系统。现场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平稳,气体灵敏度和精度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应用该系统在线检
    测钻井过程中的气体成分,结合综合录井仪输出的信息,可以及时监测井下燃爆等异常现象,为气体钻井施工提供
    安全保障。

  • 研究与探讨
  • 刘 志 刚
    录井工程. 2009, 20(03): 17-19,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与分析国内录井行业的发展背景、历程与现状,将国内录井公司的发展分别定位于快速多元发展型、
    技术精细提升型及顺势稳步推进型3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录井行业价值认识、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定
    位等录井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了录井人才开发、技术创新和质量升级等重要课题,剖析了录井行业发展的主要难
    题、关键要素及应对措施,初步形成了录井行业科学发展要以技术创新、技术增效为主要目标的录井行业发展思路
    与发展模式。对促进录井行业科学、快速和高效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工程录井
  • 纪 伟 陈亚西 李金顺 刘振军 李毅逵 白生平 夏 斌 王朝辉 朱 斌 卢 霞
    录井工程. 2009, 20(03):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欠压实地层、异常地层压力和高压油气层在成因上存在伴生关系,正是这种伴生关系使得三者在空间组
    合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导致钻井出现异常工况,同时给与欠压实地层有关的高压油气层的控制带来
    了很大困难。基于三者成因上的关联性与空间组合上的研究,通过多年现场钻探实例积累分析,在卡好欠压实地
    层的基础上,总结出“重预测、抓打开、跟上返、抢返出、盯后效”的高压油气层控制方法,遵循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
    中收到了理想效果。

  • 地质研究
  • 刘 新 华
    录井工程. 2009, 20(03): 7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所掌握的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地层铸体薄片分析、孔渗分析、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全岩黏土分析
    及压汞试验分析结果,对主力气层下石盒子组储集层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总体判定该储集层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
    石英砂岩储集层,渗透率和孔隙度的相关性较差,储集层垂向和水平方向非均质性较强,黏土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
    较大。进一步利用聚类分析原理选出渗透率、黏土含量、平均孔喉半径、排驱压力这4项参数,应用综合评判法,对
    储集层进行了分类。该储集层评价方法能对气层开发提供指导性意见,有助于预测区块储量、部署滚动开发方案。

  • 解释评价
  • 马 红 孙凤兰 黄瑞平 孙英男 聂朝民
    录井工程. 2009, 20(03): 5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港油田歧口凹陷中浅层以港东地区明化镇组和馆陶组、港西地区馆陶组为主要目的层,经过40余年的
    勘探开发,油气关系已发生变化。为进一步加强对该区中浅层的认识,通过对岩屑、气测、定量荧光等录井参数响
    应特征的综合分析,归纳总结了港东、港西地区不同层位、不同性质储集层的分布规律。认为该区中浅层赋存的油
    水关系复杂,区域性规律不明显,各断块和各层组的油水层参数界限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气测、地化、定量荧光等录
    井资料可以作为该区解释评价的依据。建议根据港东、港西地区不同层位建立相应的判别标准。

  • 装备
  • 徐 森 杨 涛 吴 桐 王志军 元 欐
    录井工程. 2009, 20(03):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球化学录井仪器常使用氮气、氢气和空气气源。在录井仪器房狭小的空间使用氮气十分不便,为了寻
    找可行的技术方案,经过实验尝试用氢气、空气取代氮气作为仪器载气,并通过大量实践验证表明,此思路和方法
    是可行的。改进后的仪器其性能有所提高,可以满足现场使用的需要。由于取代了氮气,减少了附带的设备,使现
    场录井工作更加方便。

  • 工程录井
  • 陈亚西 纪 伟 刘振军 张国芳 姜维寨 周文君 姜 勇 关 生 白生平
    录井工程. 2009, 20(03): 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异常压力地层在华北探区有广泛分布,其复杂性和对钻井工程的危害性严重制约着钻井速度,威胁着钻井安全;传统的地层压力检测方法难以适应快速多变的钻井工艺和复杂工况,检测效果越来越差.为了解决上述难题,通过开展适用于现代钻井技术的随钻地层压力检测方法研究,总结出了"以地质研究为基础、以区域地球物理参数预测为先导、以欠压实地层检测为手段、以综合分析各相关参数变化趋势为依据"的随钻地层压力检测方法,简称"四步法",并用大量的现场应用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在冀中探区的地层压力检测工作中收到了较好效果.

  • 研究与探讨
  • 迟 元 林
    录井工程. 2009, 20(03):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年来,资料处理技术一直是录井技术的薄弱环节,制约了解释评价向精细化和定量化发展,为了充分挖掘录井资料应用潜力,提出了构建录井资料处理技术体系的设想,从"连续、定量、可比、成图"4个方面阐述了研究方向,明确了"标准化、数字化和可视化"是录井资料处理技术的攻关目标,并以大庆录井在气测、地化和荧光显微图像资料处理技术上的新突破为例,论证了实现该技术攻关目标的可行性.

  • 胡 万 宏
    录井工程. 2009, 20(03):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区块录井,一般通过地层古生物对比、构造对比、电性对比、岩性对比、油气显示对比卡取地层,但这些方法有时不能满足现场卡取层位的需要.针对此问题,基于同一区块、同一批井地层预测所使用相同的地震速度模型,引入了地层预测界线和地层厚度与地层实钻界线和地层厚度误差横向对比分析方法,即根据已钻井地层预测界线和地层厚度与实钻地层界线和地层厚度误差推算出待钻井地质设计中预测的地层界线和地层厚度的误差,从而实现对待钻井地质设计预测的地层界线和地层厚度进行校正,进而达到减小地层预测与实钻地层界线和地层厚度的误差,实现地质录井准确卡取层位.通过XH 2井和TK 334井两口井的应用,证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新区探井卡层需要,在勘探程度高、处于开发阶段的区块,其应用效果更好.

  • 工艺技术
  • 董 乃 秋
    录井工程. 2009, 20(03):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气水层解释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由于单一的录井资料都有其局限性,如何把各种录井资料结合起来是有效解释评价的关键.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了油气层计分解释评价方法,通过对辽河油田897口井的1408个稀油储集层各项资料统计,确定了辽河油田稀油储集层各项特征参数统计计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借助该计分方法原理对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稀油区块近500个稀油层的计分分析,确定了油气层计分方法解释划分标准和解释原则,其在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稀油区块6年的实际应用表明,试油符合率达到85%以上.油气层计分解释评价方法作为辽河滩海葵东区块油气层综合解释评价的主要参考手段,2005-2008年间在15口井的251层的解释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试油符合率达到90%以上.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各项录井资料特征参数的显示特征,为今后新区块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评价手段.

  • 陈启南 徐进宾 凌国春 裴绍明 刘 超 李国红
    录井工程. 2009, 20(03):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包油钻井液可以实现欠平衡钻井目的,有利于油气层的发现和保护,但水包油钻井液条件下钻进也给现场油气显示识别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消除钻井液的影响,准确识别油气显示,通过重点探井CG 2井的录井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油气显示识别方法,即应用钻井液定量荧光分析以及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对比等录井手段,为水包油钻井液欠平衡钻井条件下录井显示识别提供了成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