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0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9-12-25
  

  • 全选
    |
    解释评价
  • 张 妍 罗丙昌
    录井工程. 2009, 20(04): 31-3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吉林油田红岗地区扶余油层具有油质轻、岩屑显示级别低、地层电阻率低、气测异常显示和岩石热解地化
    分析值低的特点,应用常规录井技术难于实现有效识别和准确解释评价,甚至可能漏掉油层。针对此情况,在列举
    录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的基础上,探讨了采用气测冲淡系数法校正后的气测全烃和岩石热解地化烃类恢复系
    数法校正后的地化含油气总量进行油层识别与解释评价的方法,并针对该地区扶余油层的特点,给出了应用岩石
    热解地化含油气总量结合电测孔隙度的解释评价图板。应用实例分析表明,采用不同录井技术结合常规录井和电
    测孔隙度可实现油层的有效识别与准确解释评价。

  • 陈永胜 姚志刚 肖人峰 肖献忠 彭龙山 高春绪
    录井工程. 2009, 20(04):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丘陵油田为吐哈油区主力油田,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为了进一步判断油层的水淹程度,实现有效开
    发,从录井轻烃分析技术角度阐述了油层水淹程度解释评价的参数选择、途径与方法,以轻烃分析和水淹层的表现
    特征为依据,归纳总结了4种方法———轻烃色谱图解法、轻烃图板解释法、单井多参数纵向连续解释法和单井三参
    数棒状图解法。应用这4种方法进行解释评价的原则是,首先利用轻烃色谱图解法初步定性判断储集层水淹程
    度,而后应用单井多参数纵向连续解释法和三参数棒状图解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揭示储集层内部及之间的水
    淹程度差异,进而实现油层水淹程度的有效识别。两年来丘陵油田利用该系列轻烃分析解释评价方法,相继对该
    油田老油区十余口开发井进行了连续采样分析和水淹层解释评价。经16个层试油验证,解释符合率达75%,证实
    这一方法有效、可行,从而为吐哈油区水淹层解释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 石 艳 芳
    录井工程. 2009, 20(04): 27-3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已成为识别油水层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勘探对象日趋复杂,单纯以谱图形
    态进行油水层解释评价,虽然具有直观且解释评价快速的特点,但由于标准形态界定采用非量化的方式,解释评价
    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显然已不能满足精细勘探开发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在分析低渗透率储集层岩石热
    解气相色谱分析参数与油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英台、裕民地区11层67个样品的热解气相色谱分析参数与试
    油结果的统计对比分析,引入了量化表征碳数分布范围,反映有机质丰度、母质类型和演化程度的
    ΣnC21-/ΣnC22+ 比值和电测电阻率解释评价图板。应用表明,其油水层的解释评价符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
    高,尤其重要的是该图板的应用为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的解释评价由单纯以谱图形态特征的判断向量化综合评价过
    渡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 工艺技术
  • 王飞龙 王波利 何国贤
    录井工程. 2009, 20(04): 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勘探开发步伐的不断加快,开发周期不断缩短,取心井越来越少,钻井新工艺的发展使岩屑越来越
    细,甚至呈粉尘状,给现场油气显示描述带来很大困难。针对上述情况,通过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测量孔隙度的方
    法,以核磁共振测量含油饱和度理论为依据,进行分层位(延安组和延长组)实验,建立了岩屑样品含油丰度测量方
    法。实验表明,各层位核磁共振含油丰度信号与岩屑实际含油量呈明显线性关性,并且绝对相关性达0.99以上。
    但不同层位其相关性公式不同,油质越轻相关性公式的斜率越大。只要通过实验建立测量区相关性公式,就能在
    区域内推广应用。

  • 研究与探讨
  • 申家年 孔德深 王义军 王 亮
    录井工程. 2009, 20(04):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验证在高压环境下井筒钻井液及岩屑是否产气,及对气测录井是否产生影响,选择4种常用的钻井
    液和海拉尔盆地6块不同深度、不同层位砂岩,在100℃、150℃温度条件下分别进行4种钻井液及其与砂岩混合物
    的模拟加热实验。结果显示,常用4种钻井液在低温时基本不产气,高温时均产气,温度是影响其受热产气多少的
    主要因素;产出气中以非烃气为主,钻井液类型是影响产出气中N和CO含量的主要因素;当地层温度较高时,存在钻井液受热产出CO
    并对气测录井产生影响的可能。

  • 地质研究
  • 姜 萍 成洪文 高振平 王兆礼 马海霞
    录井工程. 2009, 20(04): 68-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塘地区位于黄骅坳陷北部,靠近沧县隆起和燕山褶皱带两大物源供给区,砂体成因及陆源碎屑供给区
    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围绕该焦点问题,通过分析西、北两大沉积体系轻、重矿物的组合特点指出了物源方向;对扇
    三角洲层序特征、滑塌重力流层序特征分别进行了讨论,确定了该地区的沉积层序特征;利用粒度分析、砂体分布
    特征以及沉积演化的研究对砂体成因类型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该区砂体属扇三角洲和滑塌重力流沉积,同时也
    指出滑塌重力流砂体是今后该区域勘探的重点对象。

  • 工艺技术
  • 吴福邹 赵海莲
    录井工程. 2009, 20(04):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设计时掌握资料不全面,实钻地层变化与设计预测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对薄层水平井来
    说,可能会导致设计地质靶心在设计目的层之外,为此必须进行地质轨迹调整。河南油田LP5井设计垂深188m,
    油层厚度1.3m,为一口超浅、超薄的水平井,在该井录井过程中,录井从钻前校核设计靶心资料开始,通过精细的储
    集层预测,对靶点、入窗、水平段纵向轨迹等提出调整方案,应用常规录井数据,实现了薄层水平井的顺利钻进。

  • 地质研究
  • 安文武 邸领军 邓建华 何月慧 齐振琴 潘 勇
    录井工程. 2009, 20(04):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钻探中普遍存在储集层流体呈现出的低压异常现象,开展了岩石的加卸载应力试验以
    及通过地层降温、区域裂缝、天然气动静平衡等原理分析研究,对气藏低压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喜马拉雅
    构造运动期鄂尔多斯盆地经过强烈、持续不断地整体抬升后,由于风化剥蚀作用导致了地层的卸载、差异回弹、区
    域裂缝、地温降低而形成的孔隙扩容,由此造成的天然气大面积、分散式的低效充注和缺乏有效聚集是导致地层流
    体压力降低、能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 研究与探讨
  • 谭伟雄 尚锁贵 毛 敏
    录井工程. 2009, 20(04):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旋转式井壁取心适用于全井段不同地层取心,特别适用于坚硬地层井壁取心,它兼有钻井取心和撞击式
    井壁取心的优点,但对取心仪器本身的设计以及钻井施工作业质量要求高。从取心仪器设计角度出发,以中国海
    洋石油设计的旋转式井壁取心器为例,介绍了该取心器的结构组成、性能指标以及工作原理;从确保取心收获率的
    角度出发,探讨了影响取心收获率的地层因素、仪器本身因素以及与钻井相关的其他因素,明确提出了识别影响因
    素的工作流程以及针对具体因素相应的处理途径。

  • 工程录井
  • 陈代伟 袁伯琰 魏 东 周宝义
    录井工程. 2009, 20(04):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膜渗透气体分离技术应用于气测录井中已有多家机构做了研究和尝试,大庆钻探录井一公司研制开发了
    Gaswizard(GW)接触式烃类气体检测系统,该系统气体探头体积小,可以方便地安装于井口钻井液出口处,只要有
    少量的钻井液返出,其探头就能连续检测出口的烃类气体含量,并具有检测值响应迅速、定量的特点,也可以在起
    下钻和接单根过程中对井口烃类气体含量进行检测,这为解决空气、泡沫等欠平衡钻井环境下电动脱气器难以发
    挥作用的难题提供了条件。通过10余口井现场试验应用,表现出检测迅速、曲线呈指峰状的特点,对显示层细分
    十分有利,同时能够提前发现烃类异常,有利于有效地保证钻井安全。

  • 信息集成
  • 牛 丽 岩
    录井工程. 2009, 20(04):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不同型号综合录井仪数据采集、处理及存储标准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据远程传输与共享的
    问题,从参数对应与映射关系、物理量符号与名称、度量单位与基本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参数与度量单位模
    板的配置方面阐述了实现参数标准化处理的方法和具体步骤;针对综合录井数据从采集、处理、远程传输到后期发
    布及应用的整个环节,给出了系统的数据流程。参数的标准化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奠定了基础,
    对于提高录井数据应用效率与效果、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研究与探讨
  • 方锡贤 张淑琴 程昌茹 姬月凤 付玉香 李长洪
    录井工程. 2009, 20(04):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南襄盆地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一些低于正常油气层录井解释评价标准的油气弱异常显示层屡获工
    业油流,引起了甲乙双方对录井显示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一情况,在简介南襄盆地勘探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录
    井、钻井和地层地质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油气弱异常显示的成因,认为油气弱异常显示的主要因素是地层地质因
    素,其次是钻井因素,再次是录井因素,而一般条件下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该分析结果为基础,探讨了针
    对不同开发阶段、不同区块、不同层系特点结合不同井型应用不同录井技术的优化原则,对于以岩屑为分析对象的
    录井技术,应由关注岩屑的分析信息向更多地关注钻井液的信息方向发展,通过发挥不同录井技术优势、相互补充
    并不断探索与应用新技术,及时发现油气异常,准确解释评价油气层。

  • 工程录井
  • 吴振强 胡道雄 薛晓军 王 晨 张莉霞
    录井工程. 2009, 20(04): 1-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勘探难度的增大及钻井"提速、提效、提素"的要求.提高和完善工程录井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发挥钻井过程中井下复杂工况及事故的检测、预报功能.从而减少钻井施工风险.提高钻井时效.在总结多年工程录井实践的基础上,克拉玛依录井公司重点开展了引发井下事故的机理分析和准噶尔盆地工程复杂分布规律及特点的研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系统的工程录井作业规范流程.由于上下重视、制度健全,近年来工程录井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发现和预报复杂工况和事故2000余次,预报率100%,符合率96%,钻机月速明显提高,为安全高效钻井提供了有力支持.

  • 解释评价
  • 潘 桂 林
    录井工程. 2009, 20(04):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吉林油田陆续发现了荧光显示级别低的油水层及生物氧化降解重质油显示油气水层、残余油显示油水层、束缚油显示水层的特殊疑难层.该类疑难层应用常规录井难以识别,解释评价符合率非常低.针对这一情况,探讨了应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和罐装气分析技术结合相关技术手段解释评价油气水层的方法.对于轻质油造成的荧光显示级别低的储集层.给出了解释评价标准和辅助识别图板;对于生物氧化降解、残余油和束缚水显示的特殊疑难储集层,应用岩石热解地化参数(So+S1、Pg)、定量荧光相当油含量、核磁共振PK分析束缚水含量和自由流体含量等参数.结合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和定量荧光谱图特征可进行有效识别与解释评价.实际应用表明,不同录井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对上述疑难层的有效识别与准确解释评价,提高了吉林油田油气层的整体解释评价符台率.

  • 研究与探讨
  • 许 小 琼
    录井工程. 2009, 20(04): 48-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勘探难度和勘探形势的不断变化,欠平衡钻井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与之密切相关的录井行业带来了影响,增加了现场技术决策的难度,给综合录井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分析欠平衡钻井工艺条件下录井资料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油气层识别方法.在气体欠平衡钻井条件下,应用全烃、甲烷绝对值及其升高幅度,烃组分比值等参数综合评价显示层;在充气液相及液相欠平衡钻井条件下,综合应用钻时、气测值、综合录井工程参数及钻井液参数、气体流量、槽面显示特征、火炬的燃烧情况等资料,并结合井间和层间对比,可以准确识别和评价气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欠平衡钻井条件下录井油气层的识别流程.实际应用情况表明,方法可行,效果较好.

  • 随钻测量
  • 杨锦舟 马 哲 林 楠
    录井工程. 2009, 20(04): 53-56,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简述斯伦贝谢最新的方位定向电磁波电阻率测量仪器的组成、特性和适用范围的基地上,重点介绍了其4大功能与特点:实时方位成像、实时地质导向、实时储集层模型及实时地层评价,为国内开展方位敏感与定向探测的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方法及仪器研发提供了知识储备和借鉴途径.

  • 信息集成
  • 谢 辉
    录井工程. 2009, 20(04):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开发的井场远程监控指挥系统采用海事卫星及VSAT卫星通信等网络传输方式,实现了境外井场的工程数据、音视/视频数据到基地的传输.该系统从2007年开始在境外作业现场推广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生产管理水平和信息传递、共享能力,同时提高了公司HSE管理水平.远端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实用有效,具有使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