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1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0-06-25
  

  • 全选
    |
    解释评价
  • 刘 方
    录井工程. 2010, 21(02):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深化对大庆喇嘛甸油田顶部气层的认识,从气顶气的成因分析顶部气层的基本情况,通过实物观察、
    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镜下荧光图像分析技术对气顶层井壁取心分析资料的显示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阐释
    录井资料对气层的基本认识以及与油水层特征的根本区别,为喇嘛甸油田开发生产提供评价依据,是对进一步客
    观深入认识气层的有益补充。

  • 研究与探讨
  • 唐金祥 卢永强 张 峰 陈中普
    录井工程. 2010, 21(02): 48-5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降低生产成本和安全方面的因素,国际录井项目服务队伍的当地化是大势所趋。结合苏丹录井队伍
    的当地化建设,介绍了录井队伍各岗位当地化过程中的培训经验、方法,总结了队伍当地化后的管理经验,以便于
    指导其他国际录井项目及专业技术服务队伍的当地化实践。

  • 解释评价
  • 邵东波 王志峰 张丛秀 刘 璐 孙素芳 杨清宇 赵保华
    录井工程. 2010, 21(02):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西区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的高含水岩性气藏,对于这样复杂的储集层,仅用
    气测录井资料难以解释评价。为解决这一难题,针对“三低”高含水气藏的特点,以苏里格西区盒8段为例,从储集
    层物性、含气性、含水性的录井表征参数入手,优选出评价储集层的几个关键参数:含水性为灌满系数和氯离子含
    量;物性为物性因子;含气性为全烃曲线积分面积。根据该区盒8段79口井80个储集层数据分别建立了含水性、含
    气性解释图板,形成了一套快捷、准确的解释评价方法,简化了解释评价过程。应用上述方法对苏里格西区20层盒8
    段储集层进行验证,符合率达到80%,表明这一方法能够对低渗、低压、低丰度高含水岩性气藏进行准确评价。

  • 工艺技术
  • 马青春 王旭波 杜志强 张国龙 孟昭亮 薛明侠
    录井工程. 2010, 21(02): 8-1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常规定量荧光解释评价图板在南堡油田奥陶系潜山储集层的应用中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定量荧光谱图
    形态却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该问题,通过对该油田奥陶系潜山7口井的定量荧光参数与谱图形态的统计分析研
    究,引入了一个新的定量荧光派生参数(F25),并以该参数为主建立了适用于南堡油田奥陶系潜山的定量荧光解释
    评价图板及标准。现场应用实例分析表明,定量荧光解释结果与试油结论符合率性较好;同时分析认为,F25
    派生参数的引用对充分应用定量荧光录井技术以及进一步促进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 郭 晖 骆福贵 倪有利 曾永文 王桂茹 张继德
    录井工程. 2010, 21(02): 5-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油气评价判别技术中采用了可以判别多个样品组的Bayes多母体判别模型。其原理是对g 个样品组
    进行判别分析时,只需建立g 个判别函数,然后计算待判样品出现在各类样品组中的概率,并依据最大概率进行归
    类。该方法将Bayes判别函数引入到评价软件中,可以用来实现对储集层流体性质的计算机智能评价。将样品组
    数据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回判检验表明,油层正判率为56%,含油水层正判率为62%。这种评价方法目前在国内属
    首次提出,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为便于该方法的推广,对现场油气层评价中的应用步骤进行了介绍。

  • 装备
  • 马英杰 闻宝栋 董承文
    录井工程. 2010, 21(02):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只有录井深度测量参数准确无误,才能保证与之相对应的其他录井测量参数具有解释评价价值。从提高
    录井仪深度系统测量井深精度的角度出发,在介绍录井深度系统组成及影响井深测量精度因素的基础上,分别阐
    述了改进深度传感器、深度数据采集接口、相关参数设置和钻井状态逻辑判断的具体措施。高精度的深度测量数
    据可保证录井资料更加真实地反映地层情况,捕捉到地层的细微变化,更有利于油气层评价;同时高精度的深度测
    量数据可以为钻井工程提供更加可靠的安全监控,保障其安全高效钻进。

  • 研究与探讨
  • 马光强 殷文荣 吴文宽
    录井工程. 2010, 21(02): 4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的孔、洞和构造引起的裂缝。构造裂
    缝的存在,使储集层纵横向连通性难以预测,油水系统的划分成为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完井、试油及开发方
    案的快速有效制定。结合近年来碳酸盐岩潜山储集层的大量勘探实践,开展下古生界潜山油气藏油水系统划分方
    法研究,发现利用原油性质的纵向变化、储集层物性与含油气丰度的相关性以及水分析的离子类型和矿化度资料
    可以划分不同油水系统,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指出:在划分油水系统的过程中需注
    意偶然与系统误差,坚持综合分析的原则,以利于勘探决策的有效运行。建议: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采用录井两大
    系列配套技术:以“岩屑录井+X射线荧光录井+薄片录井”为岩性识别系列,以“综合录井+定量荧光录井+罐顶
    气录井+核磁录井+离子色谱录井”为含油性识别和评价及保障钻井安全系列,以满足目前勘探生产及地质研究
    的需要。

  • 解释评价
  • 马 红 郭 琼 姬月凤 张会民 瞿小荣 郭艳霞
    录井工程. 2010, 21(02):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裂缝性储集层的研究通常是以碳酸盐岩储集层研究为主,而通过对歧口凹陷滨海地区重点探井BH 4井
    相应层位的分析,发现在深层泥岩和砂岩地层中也发育有明显的裂缝性储集层。以录井、测井资料为基础,在分析
    裂缝性油气藏特点及录井识别油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裂缝性储集层在泥页岩密度、气测录井、立管压力、
    扭矩、池体积以及井漏数据方面的响应特征和相应测井参数的表现形式,归纳了发现与判断裂缝性储集层的4类
    主要参数,即:泥页岩密度,气测全烃,综合录井工程参数,深、浅侧向电阻率,阵列感应。综合分析认为,BH 4井裂
    缝发育带主要是沙一中亚段的中、下部泥岩裂缝性储集层以及沙一下亚段砂岩裂缝性储集层。该井裂缝性储集层
    录井评价为滨海地区整体勘探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 装备
  • 胥东宏 李冠珠 张世明 姚志刚 水兆俊
    录井工程. 2010, 21(02):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录井仪传感器和接口是通过分线和总线的方式连接的,存在安装过程复杂、费时、劳动强度大等问
    题。应用无线网络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研究开发了综合录井仪传感器信号无线传输系统,传感器信号通过该系统
    的调制、传输、解调,进入综合录井仪输入接口。介绍了该系统原理、结构及软硬件设计,通过现场试验证实,信号
    传输距离可以达到200m,传输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

  • 软件
  • 王立波
    录井工程. 2010, 21(02): 68-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具命令语言TCL作为一种简明、高效、可移植性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多种系统平台。为了满足国
    内外综合录井服务的需求,利用TCL语言编写脚本程序,改进了BakerHughes公司提供的CHINAROP钻时计算
    程序,弥补了Advantage软件系统中钻时计算程序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功能扩展实现了半米钻时和地质卡层微钻
    时的计算。多口井的应用实践证明,改进后的程序运行稳定,数据计算准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工艺技术
  • 曹凤俊 耿长喜
    录井工程. 2010, 21(02):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录井处理的深度数据,通常是整米点数据,即一米取一个数据点,不利于资料解释评价的精细化和定量化.为了充分挖掘综合录井资料应用潜力,通过开展综合录井参数标准化处理方法研究,建立了录井资料的时-深转换处理方法、钻时参数的重新处理方法及气测资料的影响因素校正处理方法,形成深度记录步长为0.1 m的全井连续的原始录井参数、校正气体参数及评价参数数据.该方法提高了油气显示分辨率,使处理后的气体评价参数在其纵向及横向上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应用效果较好.

  • 曾宗牵 张国田 刘 喆
    录井工程. 2010, 21(02):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兴隆台太古宇潜山裂缝性油藏的勘探开发于2007年全面启动,地化录井技术为跟进钻井作业,需要解决超过1000 m的巨厚井段潜山的快速评价难题.针对这一情况,根据试油井数据分析中的各种流体之间地化特征的联系和差别,发现随着含油丰度的降低,地化整体上表现出热解地化数据由高到低、气相色谱谱图特征从油层到干层的规律,把地化数据对应油层、低产油层、干层或水层进行分级,据此建立地化评价标准,然后在新井应用中验证、改进,形成地化分级优选法.通过现场应用表明,地化分级优选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现场评价方法,可及时有效地提供解释结果,为卡层完钻、定层射孔等作业项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解释评价
  • 方锡贤 张明俊 熊玉芹
    录井工程. 2010, 21(02): 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Z 36井是河南油田白秋地区N 33断块的一口大斜度评价井,该井的H2Ⅲ10小层录井综合解释油层特征明显,但由于测井资料没有油层特征,在甲方组织的完井讨论会上没有确定为油层进行试油.而对相邻断块的N79井进行复查证实,该井H2Ⅲ12-3小层为油层,试采成为当时河南油田产量最高(44t/d)的井层.以此为启示,针对Z 36井H2Ⅲ10小层录井综合解释与测井相矛盾情况,应用不同井相同层位类比、单井不同层位类比以及结合新建立且完善的图板进行二次解释,并参考断层封堵性方面的影响因素,在老井复查中确认该井H2Ⅲ10小层为油层,经试油证实,产纯油13.4t/d.Z36井的复查实践表明,充分分析不同区块的石油地质特征,发挥不同录井技术方法的优势,做好横、纵向对比分析,可确保老井复查的成功率.

  • 段艳秋 邱田民 滑爱军
    录井工程. 2010, 21(02):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应用随钻录井技术开展低渗透气田的气层产能评价,在原有评价手段的基础上,开发了录井专家解释系统,从初步应用效果看,弥补了单参数或两参数交汇法均不能很好地评价产能的不足.该系统通过合理选取评价参数,利用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专家系统,能够得出更加合理的产能评价结论.对该系统的验证表明,其操作简便,符合率为77.5%,能够满足现场快速评价产能的需要.

  • 研究与探讨
  • 申辉林 朱伟峰 刘美杰
    录井工程. 2010, 21(02): 39-4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核磁共振录井在区分地层中可动流体和束缚流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核磁共振技术并不能直接测量这些参数,必须经过计算才能得到.在计算过程中,核磁共振t2谱截止值(t2cutoff)的作用非常重要,准确确定该值是核磁共振录井能否正确评价储集层的关键.针对此问题首先对t2cutoff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利用t2谱几何均值(t2GM)把握t2cutoff的新方法,以求取束缚水饱和度为例对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进一步对该方法所确立的模型在含油岩样中的应用进行适用性分析发现,含油饱和度小于40%时,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但随着含油饱和度的增加,该模型误差加大.对t2谱截止值的研究实现了从经验值判断上升到量化确定阶段,虽然对于含油饱和度大于40%的岩样的适应性还有待深入研究,但其研究思路的进一步拓宽,对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随钻测量
  • 张 卫
    录井工程. 2010, 21(02):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钻井液脱气检测均在地面进行,信息滞后、气体组成变化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实时准确分析钻井液中轻烃气体含量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讨并尝试了将钻井液气体分离检测由地面向地下发展.目前与钻具结合的随钻气体分离检测技术在国外发展迅速.随钻气体分离检测技术中采用的脱气方法主要是膜分离,采用的气体检测方法是光电技术、微型色谱技术,地下随钻气体检测技术正朝着检测实时化、快速化、连续化和井下随钻气液分离、检测的方向发展.对国外有关专利成果和技术进行了归纳介绍.

  • 于爱花
    录井工程. 2010, 21(02):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勘探决策系统与实时录井数据结合起来应用,开展随钻地质动态分析和评价,是近年各油田力争实现的目标.对胜利油田开发的勘探决策支持系统及录井信息远传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其应用效果,证实此技术在及时发现油气显示,提高录井剖面符合率和准确卡取钻井取心、潜山界面、完钻层位等关键环节上作用明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录井质量,提高勘探效率.

  • 装备
  • 张 策 甄 建 季 艳
    录井工程. 2010, 21(02):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在用的综合录井仪各个传感器在钻井现场与录井仪器多是通过信号线、电缆进行通信和供电,采用集中式布线或现场总线两种方式,不仅安装和收线费时、费力,而且由于井场电动设备多,也易产生电磁干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综合录井仪传感器信号无线传输方式,它是指通过信号无线传输技术,将综合录井的传感器信号传输无线化,使仪器房在远离井场的安全位置也可采集到所需数据,这样不但可以简化线缆的安装,避免线路传输隐患,而且在钻井现场电磁干扰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避免电磁干扰,确保录井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