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岩屑录井微观定量分析、可视化,由“关注岩屑”向“关注钻井液”转化和构建“数字化井场”等录井
技术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认为地球化学技术、信息技术和自控技术等高新技术也将在录井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录井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资料采集向数字化、定向化、一体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数据采集由“地面”向“地面和井下”
发展,而且录井技术服务对象多元化。不同石油地质条件、不同钻井技术条件下的录井技术将形成技术系列,资料
解释向一体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针对录井现状,提出了最近几年发生的重大钻井事件给录井带来了机
遇,提出了依靠技术拓展发展空间的思路,录井应强化从钻头、管具、地层压力到H2S的全方位监测与预警,强化综
合录井监测功能,提供“导向+定向”一体化服务,延伸录井在油田开发的服务空间,开展区块地质研究,并开展为
非石油能源工业勘探开发服务。
传统的地层测试是采用DST钻杆测试,这种测试作业时间长、测试费用高、易造成环境污染。斯伦贝谢
公司新开发的测试器是由一些硬件模块和配套的软件系统组成的,双封隔器模块与其他模块组合应用,加上相应
的分析软件,应用Mini-DST地层测试可测量管线中流体的电阻率,测试器一次下井可进行多个取样,能在段内进
行标准操作,且压力测量和动态响应精确度高,在地面可控制压力测试时的流速、测试室体积以及测试时的流动压
力。Mini-DST地层测试速度快、费用低、而且非常环保,可解决常规试油在高稠油、地层压力系数低的井遇到的排
液困难。通过初步应用,在油、气、水层特征识别方面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石油钻探过程中的同位素检测资料是成岩、成矿作用、天然气成因研究与分类,烃源岩成熟度评估等地质
综合研究中的重要依据,但以往该项资料的分析、检测因受技术及环境条件的限制,资料的获取相对滞后,影响了
其应用价值,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法国地质服务公司开发了实时同位素录井技术,它具有现场连续、实时检测钻井
液中稳定同位素含量的特点。该技术主要采用近红外吸收原理测量甲烷碳同位素(δ13C1)、乙烷碳同位素(δ13C2)、
丙烷碳同位素(δ13C3)以及氘同位素(δ2H),同时采用光腔衰荡光谱原理(CRDS)测量甲烷含量。目前,现场作业主
要提供随深度连续的甲烷碳同位素和甲烷含量数据。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探讨了该项技术的原理、特点
和测量参数及资料应用问题。随着研发工作的全面推进,将实现连续实时测量甲烷碳同位素(δ13C1)、乙烷碳同位
素(δ13C2)、丙烷碳同位素(δ13C3)和氘同位素(δ2H),从而为现场快速评价油气藏性质和成因提供重要依据,进一步
提高同位素资料的应用价值。
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结构结合地层岩石沉积背景的地质知识作出人为判断是地层岩性的常规识别方法。
针对该方法需要专业技术性强、镜下观察能力高、识别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的不利因素,以羌塘盆地白云岩类型
识别为例,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识别方法———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法。在概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简介BP
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及其训练算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识别白云岩类型的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过程与注意事
项。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性能良好、有效可行,准确率高,可作为羌塘盆地识别白云岩类型的一种有效方法;同
时,对于地层岩性识别研究向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项
GPRS录井实时传输系统的使用水平,关系到录井质量和基地与甲方技术决策的准确性。在现场应用
GPRS实时传输系统过程中发生的故障一般是由于传输设备及录井人员操作不正确造成的。经过实践探索总结了
GPRS录井实时传输系统的安装方法、安装注意事项、常见故障现象和故障排除方法,供录井小队技术和管理人员
借鉴。
苏里格气田为低丰度、低压、低渗、非均质性强的岩性气藏,气层纵向结构复杂,一井多层、一层多段现象
普遍,多层合求对气层优选和产能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录井全烃、测井自然伽马曲线以及压裂井采气层
产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图板拟合的方式对储集层进行分类评价,提出了利用全烃、自然
伽马相结合优选压裂层段的方法,为该气田气井压裂层段优选和提高单井产能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开发井的解
释评价表明,该方法是优选压裂层段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安全、高效实施钻探作业,是甲乙各方追求的目标,但工程事故仍时有出现。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录井在
工程中的监测、预报作用,将井涌预报划分为4个阶段———早期预报、临涌期预报、井涌上返期预报和井口预报,这
样有利于找出重点,结合现场施工中的成功实例,分析总结了井涌各个阶段相关录井参数的异常变化特征及规律,
为现场及时准确进行井涌预报提供了借鉴依据。录井技术人员通过对实时参数的监测,及时发现因井下异常而导
致的综合录井相关参数变化,通过量化分析,第一时间预报,为工程人员现场决策并及时采取有效井控措施赢得宝
贵时间,从而实现井控安全。
羊三木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水淹层综合评价成为储集层评价所面临的主要难
题。通过分析羊三木油田油层水淹前、后储集层物理性质变化特征,优选出能够反映储集层水淹特征的测井系列,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水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提出了自然电位与不同径向探测深度电阻率曲线
相结合的水淹层定性识别方法和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水淹层识别及水淹级别划分方法。应用实例表明,上述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苏苏里格气田苏20区块主力产层为二叠系三角洲沉积储集层。为解剖该气田形成的内在规律,分析天然
气富集因素,对该区储集层岩石类型、组分特征、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储气层物性及孔隙类型开展研究。研究表
明,岩屑石英砂岩的残余粒间孔和火山物质溶蚀孔是油气储集的主要孔隙类型,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类型;结
合该区的气源岩分布、圈闭类型和天然气运聚特征研究,指出运移通道、储集层物性及生烃强度是天然气富集规律
的主要影响因素。
离子色谱分析作为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主要用于待测样品中阴、阳离子的测定。由于其选择性好、灵
敏度高、快捷方便等优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经过多方论证,将该技术引入录井现场的综合分析中,通过离子
色谱录井连续分析随钻钻井液中几种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及时判断地层出水情况,可达到判断钻遇地层特性的
目的。SK1井的应用表明,该录井技术在判断地层压力、反映可溶性矿物的性质、识别特殊地层、指导钻井液的配
制和维护钻井液性能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为该技术在录井现场的全面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践经验。
轻在应用轻烃分析技术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中,色谱峰的准确定性识别和评价参数选取是影响其解释符合
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为了排除人为影响,快速准确识别色谱峰,通过大量的录井实践与探索,建立了保留指数轻烃
定性方法和多参数综合解释模板,自动判断储集层流体性质。通过实践验证并与试油结论进行对比,该方法便于
现场录井人员的应用,为轻烃分析技术在储集层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为使岩心资料得到充分利用,应进一步加强岩心管理工作。从整理、描述、应用方面介绍了目前岩心录井
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岩心管理工作中,应明确取心原则、严格考核现场取心及岩心整理质量、精细岩心描述、重
视井壁取心资料的建议,通过地层、油气水、储集层综述以及附加岩心成像资料充实完井地质报告。认为岩心录井
作为一种传统的录井方法是其他录井方法不可替代的,其资料是最直接的实物资料,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
作用,因而在重视录井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岩心等传统的录井方法,并使之进一步完善。
通过现场录井实践及资料的分析,认为钻井液流量、体积、出入口密度、出入口温度、出入口电导率等钻井
液录井参数的变化通常直接反映井下地层流体的活跃程度及井筒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平衡情况,重视钻井液参数异
常的预报,可以避免井喷、井漏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理油气侵、盐侵、水侵,为顺利施工创造条件。钻井事故
发生的可能性贯穿于钻井作业的整个过程,它是影响井身质量、钻井速度、经济效益和勘探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
威胁钻井安全的主要隐患。综合录井使钻井作业的全过程处于仪器的全天候监控之中,实现了对钻井工程异常的
连续检测和量化的分析判断,从后期的被动发现到前期的主动预报,并将井涌预报细分为4个阶段;在检测和预报
钻井事故、保证钻井安全方面起到了钻井监视器的作用。分析了钻井液相关事故类型与钻井液录井参数响应特
征,有利于提高综合录井操作人员的现场技术水平和工程异常预报准确率,可达到保障钻井施工安全、减少投入、
提高勘探开发整体效益的目的。
水平井施工过程中如何确保准确命中靶点、顺利钻达目标层并实现水平段最佳钻进,是水平井成功钻探
的关键。在阐述水平井施工中可能出现的A靶点硬着陆、井眼轨迹钻出油层、井眼轨迹钻遇低渗透层或泥岩透镜
体、钻遇复杂断层4种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质录井的钻前准备工作,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相应的地质导向井眼轨
迹控制与调整措施,认为钻前掌握井区地层地质以及油层产状情况、钻中强化实时监测与对比并及时做出方位、井
斜调整决策,是地质录井确保水平井准确命中靶点、成功钻达目标层并实现水平段最佳钻进的关键。
阿尔凹陷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湖泊型沉积凹陷,凹陷内油气聚集区主要受同时沉积的具不同岩性组合的两
个扇三角洲控制。研究表明,该区储集层的岩性差异直接影响着储集层的储集性能和油气成藏,该区储集空间的
发育程度主要受扇体部位、岩石成分及特征、成岩后生作用3个因素影响,其中最有利的储集相带位于凹陷东北部
Ⅰ号扇三角洲的分布区,属于扇体前缘(河口沙坝)部位,以花岗岩作为主要母岩成分且成熟度高,次生孔隙和原生
孔隙发育,成藏条件有利,为今后该区的勘探评价指明了方向。
色谱分析系统作为综合录井仪主要组成部分,在录井现场施工过程中,用于检测钻遇地层流体中烷烃含
量,为快速准确发现和判断油气层提供直接依据,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色谱分析系统原理来源于气相色谱检测
技术,由于其设备结构复杂,对工作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在运行过程中故障率较高,故障现象也比较繁多。结合生
产实际,介绍了常见故障现象,按系统对常见故障进行分类,提出了6大故障类型,并对造成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
析,对综合录井设备操作与维修人员的现场故障处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储集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直接反映了储集层的渗流能力,是综合评价储集层的重要依据,可以为储
集层保护和开发方案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基于这一目的,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技术分析手
段,对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盒8段-山1段储集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孔喉分布特征和压
汞特征参数分析,结合粘土类型及分布情况,对苏53区块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分类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Ⅰ级和Ⅱ
级孔隙结构的储集层为该区块的优质储集层,可作为苏53区块进一步勘探开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