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2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1-03-25
  

  • 全选
    |
    工艺技术
  • 赵 淑 英
    录井工程. 2011, 22(01): 1-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往应用饱和烃气相色谱资料判断储集层产液性质,主要是根据谱图特征进行人为判断,受人的影响因素多。从对原始资料处理出发,通过对饱和烃气相色谱资料表征处理,直接给出数据,解决了气相色谱原始分析数据转换和存储难题,为该项资料的定量化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从处理参数中优选评价油水层的特征参数,将反映图形特征与反映含油性特征的参数结合,建立了油水层解释评价图板,提出了求取饱和烃气相色谱含水性评价指数(Fwqx)方法,不但对储集层的产液性质进行判断,而且通过含水性评价指数的大小,对油水层的油水产出比例给出了一个相对值,为储集层油水产出比例解释评价提供数字化依据,使该项资料的解释达到了定量化。目前,该方法已在生产中全面推广应用。

  • 乔玉珍 王晓阳 宋昌顺
    录井工程. 2011, 22(01):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低”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压的特点,在正压钻井过程中,对全烃、全脱值有贡献的气体主要是岩屑破碎气,这为单位体积岩屑含气量的计算提供了便利。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通过对全烃值与钻井液热真空全脱蒸馏分析值(全脱值)相关性的分析,建立钻井液含气量的计算公式,再引进钻井液冲淡系数,建立钻井液含气量与地层含气量的关系式,借助地层含气量指标建立了统一的储集层评价标准,从而解决了全烃值参考对比性不强的问题,为提高气测录井气层评价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创造了条件。
  • 方锡贤 熊玉芹 王 华
    录井工程. 2011, 22(01): 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孙岗区块是泌阳凹陷一个复杂含油区块,由于该区块不同断块储集层气测参数规律性不明显、气测全烃异常相对幅度与储集层流体性质相关性差、异常显示组分特点不同,导致储集层解释评价难度较大,传统的气测解释评价方法不能满足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在深入分析该区块不同断块储集层气测参数特点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适应不同断块气测异常识别标准,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能量系数的概念,利用其与气测参数建立了不同断块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图板。通过对该区块气测与钻时曲线形态关系的分析,提出了适合该区块特点的气测曲线“幅差形态”解释方法。经新井钻探验证,其方法能够满足该区块解释评价的需要,在储集层解释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张居和 张博为 霍秋立
    录井工程. 2011, 22(01): 1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主要以岩屑和岩心为检测研究对象,往往忽略钻井液对岩屑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影响,未能形成配套的钻井液地球化学分析技术。采用钻井液热解和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依据对新配制或新加入处理剂钻井液、循环钻井液的动态监测和岩屑、岩心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划分了钻井液对岩屑的4个污染级别,据以确定全井不同井段岩屑污染级别、污染值和主要钻井液污染物,为油气勘探现场快速决策建立了一套消除钻井液污染、评价烃源岩岩屑、识别真假油气显示的地球化学方法。
  • 黄吉松 瞿伦泉 周庆华
    录井工程. 2011, 22(01):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拉尔盆地地质情况复杂、油水层解释难度大,特别是储集层是否含水难于判断。针对这一情况,从罐顶气轻烃分析角度,在分别探讨芳烃、环烷烃、烷烃的物理性质与储集层含水性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优选含水性评价参数的依据,通过该盆地40多口评价井储集层轻烃参数的统计分析,建立了芳烃百分含量与异构烷烃/环烷烃峰面积比值的解释评价图板。该图板在海拉尔盆地37口井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总体解释符合率达到85%以上,有效地解决了该盆地油水层解释评价难的问题。
  • 工程录井
  • 马 猛 殷 凯 刘 朋
    录井工程. 2011, 22(01): 2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平井着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实际目的层深度与预测深度不一致的情况(加深或提前进入),以致无法正常着陆,为了达到地质目的,就需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来保证成功着陆。为此,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场不同情况,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稳斜探顶法和快速增斜法两种补救措施。大量的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弥补水平井由于无法正常着陆而带来的地质损失。
  • 研究与探讨
  • 唐慕石 陈景萍 刘伟 刘卫华 陶广辉 郭晓宇 宇振全
    录井工程. 2011, 22(01):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各油田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计算机服务器平均使用率低(10%~20%)、分散投资、分散管理、基础设施资源难以共享、系统功能难以高效利用和能耗大的现状,提出了在油田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服务器的高效管理及对录井实时采集数据等关键信息系统强力支撑的可行性及建议方案。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不但能有效提升网络系统的使用性能,有利于录井数据实时传输、存储,测井、物探等海量数据的传播及应用,保障采集数据的安全,还能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节约大量资金。目前大港油田的软硬件环境、人员素质等具备了实施服务器虚拟化的必要条件,服务器虚拟化方案的实施,必将促进油田信息化建设。
  • 录井工程. 2011, 22(01):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拓国际石油市场,走向海外的石油企业越来越多。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降低公共安全风险,减少企业用工成本,石油涉外企业努力推进雇员当地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当地雇员加入到涉外石油企业。由于社会、文化、宗教信仰、语言等差异,以及缺乏涉外雇员管理经验、缺乏对当地劳动法相关知识的了解等原因,导致雇员罢工、用工赔偿等劳务纠纷日益增加,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国际形象。推进雇员当地化、国际化进程,加强雇员管理,减少劳务纠纷,已成为涉外石油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对雇员管理中发生劳务纠纷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并介绍了涉外企业雇员国际化管理的可行措施和做法。
  • 解释评价
  • 张明俊 刘行万 陈明胜
    录井工程. 2011, 22(01):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原始录井资料失真、测井资料油气层特征反映不明显造成的部分有价值油气层被错判为水层或干层的情况,河南油田录井公司开展了系统的老井油气层复查工作,通过探索与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原则和“五复查、八评价、四步骤”的老井复查工作方法。利用录井、测井、试油及钻井等资料对原认为是“水层”、“干层”的井层进行复查评价,实现重新利用有效资源的目的,具有投资少、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等特点,是搞好老区挖潜增效、井位部署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河南油田应用老井复查评价技术,相继在泌阳、南阳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获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杨 光
    录井工程. 2011, 22(01):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流体性质与储集层黏土矿物特征不匹配时会造成黏土矿物水化膨胀、分散、运移等现象,导致储集层渗透率降低。通过对储集层岩心进行地质分析化验,了解储集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岩石骨架颗粒结构和储集空间填隙物特征,结合水敏评价实验数据,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储集层岩石水敏性,研究储集层水敏伤害机理,进而制定有效的保护油气层措施,对提高油气储集层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刘 艳 林
    录井工程. 2011, 22(01):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7区块断层发育,属于裂缝型油藏,储集层解释评价难度大。针对这一情况,尝试应用地球化学录井中的岩石热解与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为解释评价手段,依据录井作业实践中总结归纳的岩石热解解释标准和热解气相色谱谱图特征,对该区块储集层的解释评价进行了阐述。实例分析表明,解释评价符合率较高,应用效果较好,可作为兴隆台潜山7区块储集层解释评价的主要方法。
  • 装备
  • 王 勇 冯 琦 高 雷
    录井工程. 2011, 22(01): 49-5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制出更适合国内市场需要的轻烃分析仪器,在对国内外现有仪器和技术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QT-3000型轻烃分析仪的设计方案:色谱分析柱箱采用近室温控制、热平衡转移技术和独创的中空金属壳柱箱结构,以实现降温速度快、控温精确、分析速度快和周期短的目标;独有的水驱动采样六通阀系统,有利于降低前一样品对后一样品分析结果的影响。大量的室内测试及录井现场的试验性应用证实,该方案具备较高的创新性,仪器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加之较高的性价比,具备较好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 刘 剑 马同奇 沈 铁 刘芙蓉
    录井工程. 2011, 22(01):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钻井井场无线传感器网络组建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基于ZigBee协议和低功耗微处理器的无线钻井参数监测系统的设计。该设计方案有利于降低自组织网络的复杂程度, 提高网络的效率及节点的自适应能力。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有效结合,完成对传感器模块、微处理器模块、无线收发模块的动态电源管理,在一次性高能电池与可充电电池结合供电技术上进行了尝试,实现了传感器节点的低功耗,采用了绞车、泵冲/转盘转速、大钩负荷、立/套压无线传感器节点。经现场试验,该系统对钻井井场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有较高的可靠性及扩展性。
  • 李 兆 群
    录井工程. 2011, 22(01):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综合录井作业现场,信号干扰问题对录井质量影响很大。通过对产生干扰的原因进行分析,概括出仪器的安装、操作、参数设置等人为因素和仪器缺陷、作业条件、天气影响等环境因素对信号的干扰,并结合现场工作实际,提出通过标准化安装、标准化操作来减少人为干扰发生的概率。通过观察法和替换法排查干扰源,采取远离干扰源、更换敏感源和切断耦合路径的方法控制产生干扰的条件,以屏蔽、接地、浮置、隔离等手段解决综合录井现场信号的干扰问题。
  • 赵天资 李 松
    录井工程. 2011, 22(01):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DLS综合录井仪数据库记录的色谱数据并不是该井深对应的色谱最大值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数据库记录的是某一整米井深钻达时刻的数据,而色谱分析仪和全烃分析仪分为周期分析和连续分析,两路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进而阐述了数据库记录数据的改进方法,认为利用ASP技术建立一个动态交互式网络平台可以使数据库记录的色谱数据是每一米井深钻进时间段内的最大值,在此基础上对该平台进行有效的扩展,使其成为一个实用的井场信息管理系统,极大地方便了仪器操作者对现场资料的应用。
  • 董 昕 枫
    录井工程. 2011, 22(01): 62-6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印尼现场录井需要,对Wellstar综合录井仪的数据浏览及导出功能进行了改进。为便于现场录井同行熟悉和掌握改进后的操作方法,对1.7.7版本的数据浏览与导出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应用该版本后,提高了录井数据导出速度,满足了印尼市场甲方的多种报表要求。
  • 地质研究
  • 姜 萍 李红星 安文武 赵锡桥 齐振勤
    录井工程. 2011, 22(01): 6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苏20区块是苏里格气田近几年投入开发的重要区块,伴随开发的不断深入,局部生产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水现象。为进一步提高油气开发效率,通过引入水文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对地层水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利用矿化度和水化学特征系数(变质系数、脱硫系数、成因系数)等判别标志参数对产出水的类型进行了划分,系统研究了苏20区块岩性气藏的气水分布规律。认为产出水是天然气运聚成藏的产物,其分布受生气强度、砂顶微幅度构造、藏内温度、压力条件、天然气充注程度和储集层质量控制。
  • 陈 巍 王广仁
    录井工程. 2011, 22(01):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油层复杂沉积体系结构单元的精细研究,综合运用钻井、地质、地震、生产动态等信息,依据层序地层学和储集层沉积学理论,以沉积结构单元分析为基础,在确定单元内井间标志层的条件下,应用测井曲线旋回对比法和沉积微相模式砂体追踪法,完成了井间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提高了井间砂体单元横向追踪对比精度,为油藏注水开发提供了准确的地质依据。该方法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见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复杂断块油田精细地层对比开拓了新的研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