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外围盆地储集层原油性质大部分属于中质油或重质油,反映在气测组分上,稠油气测组分表现为以C1为主,C1相对含量大于90%,其余为C2和C3,C4很少或没有,加之其储集层具有低孔、低渗和低压的特点,使气测显示幅度偏低,单凭外围盆地组分数据很难区分油层和气层,辽河坳陷气测解释图板已经不能直接应用。为了提高气测解释符合率,针对外围盆地气测录井显示特征,研究了气测录井的显示规律,通过消除组分基值对气测解释的影响,修正了辽河坳陷气测解释图板,重新确定外围盆地的3H解释标准。由41口井380层实例验证,气测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80.6%提高到88.2%。
油气上窜速度对于钻井和井下作业施工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但是用已有的迟到时间法公式计算新疆油田深井、超深井的油气上窜速度存在误差。根据油气在钻井液中运移的规律分析认为,原有公式中钻井液静止时间是引起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使求出的油气上窜速度更加准确,提出用油气上窜时间代替钻井液静止时间,并介绍了对油气上窜速度计算公式的修改。通过在新疆油田近50口井的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该计算方法正确可靠,效果明显,为钻井和井下作业安全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和归纳,介绍了一种采用随钻方位电磁波电阻率测量仪器对未钻地层进行预测的新方法,介绍随钻电阻率测量技术,未钻地层随钻方位电磁波测量技术,未钻地层预测定义、所用仪器、功能比较及未钻地层预测技术在复杂油气藏领域的应用。对国内开展未钻地层预测及探测、随钻地质导向及油藏导航应用、储集层精细解释及评价、定量随钻测井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介绍一种定向与自然伽马一体化无线随钻测量短节实用编程设计,给出了井下测量短节软件的整体设计思路,同时介绍了用井斜、方位、重力加速度等测量数据判别钻井液泵开关状态以及伽马时钟校准序列等设计要点。该短节的特点是将定向和自然伽马测量数据分别采集,然后由一个高性能微处理器集中处理。可降低电路系统功耗,减少下井设备配置短节。
录井仪的工作电源由钻井现场发电机提供,由于井场电网复杂,加之近年来井场节能发电机的大量使用,使井场电网的电源质量和稳定性变差,电网中零线带电问题时有发生。虽然录井仪配电系统在电源出现零线带电时能及时自动切断外接电源,保护录井设备的安全,但在欧申快速色谱录井仪实际使用中发现,其仪器配电箱在零线带电情况下的自动保护功能不够完善。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优化改造方案,改进后的应用效果表明,录井仪配电系统保护功能得到明显加强。
针对海拉尔盆地地质构造复杂,油、水层解释难度大的特点,在分析石油组分和水荧光显微图像一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该盆地11口井、154块岩心样品荧光显微图像研究分析,建立了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的定性判别方法,结合含油率、含水率和面孔率可实现储集层的有效评价。现场应用证实,荧光显微图像技术作为录井综合解释评价的一项新技术,随着对其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系统化显微图像特征模板的逐步建立,将成为准确识别储集层油、水分布状态并判断油、水层的一种有效手段。
针对吉林探区伊通盆地储集层地质条件复杂、难以评价的问题,通过对该盆地储集层气测录井参数进行深入分析,筛选出适合储集层评价的气测优势参数,建立了适用于该盆地储集层评价的气测录井解释评价方法——甲烷与全烃法、甲烷与全烃峰基比法、气测全烃曲线形态法、气体比值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岩石热解地化分析中的含油气总量参数,分别建立了与气测全烃和甲烷对应评价图板。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了该盆地粗碎屑岩低显示和细碎屑岩高显示储集层油气评价的难题,提高了储集层录井评价水平,解释符合率由71%提高到85%以上,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其他盆地类似储集层的油气评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吉林探区储集层原油性质复杂,低显示油层和高显示水层普遍存在,单纯靠常规地质录井难以准确进行油水层解释评价。针对该情况,通过大量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试油结果对比,应用定量荧光录井技术谱图形态识别法、油性指数划分法,实现了储集层原油性质的有效识别,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性指数与相当油含量解释评价图板。实例验证表明,利用该图板可准确评价不同原油性质储集层,对低显示油层、高显示水层和一般显示油水同层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75.0%左右提高到89.6%。
随着录井新技术的应用,以往调用常规的固定数据源、标准格式的录井综合柱状图绘制系统已不能满足技术发展的需求。为更好地展示录井特色技术成果,快速解决采集、处理中出现的新参数的柱状图绘制问题,研究开发了相应系统软件,该系统软件设计考虑面向用户需求的应用特点,运用工厂定制模式及修饰模式结合的软件开发方法,创建了多种类型柱状图图形绘制方法库,实现了定制绘图项目、调用不同数据源、定制不同模板,系统自动绘制多种自定义格式柱状图,能够快速定制一系列能满足生产需要的录井综合柱状图,其软件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和开放性,为设计不同的地质柱状图绘制系统提供了灵活的工具模块。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于查明已开发油田的油藏潜力、措施制定、调整方案综合设计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河流相多油层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后期的特点,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确立了港东开发区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应用该技术进行了油井提液方案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含水率相同、提液倍数相同、原油粘度不同时,随着原油粘度增大,提液效果变差;当原油粘度一定、含水率一定时,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累增产油量随提液倍数的增大而增大;当原油粘度一定、提液倍数相同时,含水率越低提液效果越好。正韵律提液累计增产油量高于反韵律提液累计增产油量;压力系数为低、中、高组合的油藏模型提液效果要好于压力系数为高、中、低组合的提液效果。应用该技术还进行了注采井网调整方法研究,从4种井网部署模式累计产油量计算结果看,主体带注水、边部采油模式好于边部注水、边部采油注采模式。该研究对于确定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后期油藏潜力、确定合理的油井提液方案和合理部署注采井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