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2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1-12-25
  

  • 全选
    |
    研究与探讨
  • 陈恭洋 刘强国
    录井工程. 2011, 22(04): 1-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录井学科和录井专业的建设是当今录井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现实问题,录井学科定位准确、录井专业设置合理,对于推动和引导录井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通过论述录井学科的内涵(主要包括地质信息服务和钻井工程实时信息服务)和外延(主要体现为录井信息的远程传输与监控服务、特殊钻井工艺条件下的录井服务、录井识别与分析技术的拓展3方面),明确了其主干学科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石油钻井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并提出了录井专业建设的基本构想。 
  • 朱根庆 黄志林 邹克元
    录井工程. 2011, 22(04): 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完善录井资料处理和解释评价的基础理论体系出发,系统阐述了在录井技术中如何采用数学地质方法的要点,就数学录井方法特点、数据预处理问题提出了变量筛选、标准化、非线性变换、混合数据处理、离群数据替代等方法,认为做好录井数据的预处理是应用数学录井的基础和关键。结合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的实例,论证了在录井技术中应用数学地质方法的可行性,探讨了数学录井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数学录井软件开发的构想。
  • 王 志 战
    录井工程. 2011, 22(04):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是目前唯一一项既能评价储集层物性又能评价流体分布的录井新技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在孔隙结构、孔喉分选性、储集层润湿性、储集层含水性等评价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勘探对象及快速发展的钻井工艺,现有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不足和不适应性也逐渐凸显出来。针对录井弱油气显示、低渗透油气层、页岩气录井评价的需求,提出了钻井液核磁、多维核磁、成像核磁的发展方向,对于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发展、录井技术系列的完善、新能源新领域的开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工艺技术
  • 韩永刚 唐龙逊 熊驰愿 濮 瑞 李 平 陈述良 李永保
    录井工程. 2011, 22(04):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钻井大提速主要使用PDC钻井、气体钻井新技术新工艺,钻速的大幅度提高给录井的岩屑鉴别增加了难度,影响了岩屑录井剖面质量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发现。传统的碳酸盐岩鉴别法满足不了现代钻井工艺条件下的录井要求,采用新型碳酸盐岩分析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出岩石的主要成分如白云石、方解石的含量,用于岩性鉴别、地质卡层、储集层发现和沉积相带分析。该项技术采用化学质量法,和老式碳酸盐岩仪的化学压力法相比,具有分析周期短、操作简单、数据准、精度高的优势,已在四川和塔里木油气田的碳酸盐岩录井中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阐述新型碳酸盐岩分析技术的勘探需求和技术现状、方法原理和技术优势并介绍其应用效果的同时,评价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为该技术在碳酸盐岩探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指导。
  • 王洪伟 韩旭成 陈淑芹
    录井工程. 2011, 22(04):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吉林探区历年来水平井射孔井段的单井总长度及投产后的动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投产初期和当前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比较长井段和短井段射孔改造后水平井的产液、产油状况以及水平井段长、短射孔段改造的优劣,得出了一些规律性认识,并建立了一套以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和相关的区域地质信息的水平井射孔井段优选方法,并且以CP 3井为例对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该方法能够合理选择各层水平井段的射孔长度,保证了在基本相同的采油期限内,以最小采液量获得最高采收率,大大降低了采油成本,延长了水平井的稳产周期。 
  • 李 富 强
    录井工程. 2011, 22(04):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钻井液条件下迟到时间计算方法无法适应气体钻井的需要,为了满足生产的需求,采用实验校正的方法尝试建立了气体钻井条件下迟到时间计算模型。通过选取不同的计算模型,改进和完善综合录井仪软件,配套安装相关的传感器,测量计算迟到时间所需参数,实现了气体钻井条件下迟到时间的实时计算。为了验证综合录井仪计算的迟到时间的准确性,并对存在的误差进行校正,探索了气体钻井条件下迟到时间的4种校正方法,现场应用表明,该模型简便可行。 
  • 冯 琦 赵电波 刘光宇
    录井工程. 2011, 22(04):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气测录井色谱仪常用的谱峰识别算法进行分析,针对其不足之处,从谱峰信号的滤波算法、斜率、斜率阈值设置3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利用综合滤波算法、斜率分组法、动态斜率阈值谱峰识别算法的改进方案,将该算法应用于上海科油新型色谱仪CPS-GAS的研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提高录井快速色谱仪的谱峰识别率、减少谱峰误判率及简化谱峰识别算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耿长喜 马德华 刘津侠 马 红
    录井工程. 2011, 22(04): 32-3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含水后期调整挖潜的剩余油评价难题,根据水驱油实验资料、密闭取心与井壁取心对比分析实验资料、试油及投产资料,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随含水率上升,热解气相色谱和荧光显微图像特征的变化规律,而且揭示了水淹层录井响应机理,建立了有效孔隙度与剩余油饱合度评价图板、饱合烃特征与参数评价图板、荧光显微图像多参数比值评价图板,形成了以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等新技术为手段的水淹层录井评价方法。该方法在新钻调整井应用中见到了明显的效果,成为在高含水主力油层深化挖潜和薄差层有效动用过程中剩余油评价和射孔选层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方法在大庆喇萨杏油田应用1106口井,水淹层解释符合率达87.2%,平均单井增射厚度2.35 m,年增油产量154 t。通过实例概要介绍了水淹层录井评价技术在油田开发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和效益。 
  • 解释评价
  • 郭 晓 旭
    录井工程. 2011, 22(04):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荧光显微图像录井是录井行业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项新技术,但由于不同油田、不同地区、不同油质储集层的图像特征各异,且量化解释评价难度大,其应用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以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杨油层为例,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得出了不同沥青质及不同油质储集层的荧光显微图像定性识别特征;在分析反映荧光图像特征参数意义的基础上,结合主要特征参数的统计分析,提出了油质波长与发光面积之比和油质与胶质色差量化解释评价图板。实例分析表明,定性识别与量化解释评价图板结合应用效果良好,解释评价符合率接近90%;同时分析认为,该方法对于其他油田和地区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姜 丽 周启达
    录井工程. 2011, 22(04):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维定量荧光录井检测精度相对较低,荧光谱图所反映的信息量欠丰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录井解释评价的要求,但解释评价符合率低;三维定量荧光录井虽然检测精度高、谱图信息丰富,但目前国内各油田尚无定型的解释评价标准和方法。针对这一现状,以吉林探区为例,在深入分析荧光谱图中反映最大荧光强度特征峰位最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基础上,得出了利用特征峰位识别含油样品原油性质的标准;在详细分析如何确定二维、三维油性指数的条件下,建立了运用二维、三维油性指数判断油质的标准;通过对10口井54层岩屑样品的二维、三维定量荧光油性指数的统计分析,结合试油结果,分别建立了二维油性指数与单点标定相当油含量油水层解释评价图板和三维油性指数与体积标定相当油含量油水层解释评价图板。实际应用和统计分析表明,含油样品原油性质的识别标准行之有效,储集层解释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孙志华 石德佩 徐新宇 杨春顶 欧陈盛 孙松林
    录井工程. 2011, 22(04):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尼日尔A地区Goumeri油田受复杂断层控制,存在多套油水系统,流体分布复杂多变,加之储集层物性纵、横向上非均质性强,给录井、测井资料解释和流体性质判别带来了困难。为此,对录井资料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将钻井液等效循环密度与地层压力梯度当量钻井液密度之差作为液柱压差,与储集层单位厚度烃贡献值、气测全烃等进行交汇分析,揭示诸因素的影响程度,并指出合理降低钻井液密度是提高录井资料质量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已试油资料进行检验,通过钻时与全烃、气体比值与全烃、储集层性质指数与流体性质指数进行交汇图评价和流体性质识别,最终建立适用于Goumeri油田的录井资料解释及评价标准,通过G 8井应用实践检验符合率高、效果明显。 
  • 向 斌 陈永胜 唐新运 魏玉堂 李益寿
    录井工程. 2011, 22(04):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是地化录井技术的主要用途之一。围绕这一中心,从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求取原理及计算方法入手,建立了含油饱和度、含油产状与储集层性质的对应关系。针对吐鲁番坳陷不同地区的原油性质和储集层特征,分别建立了台北、台南凹陷的地化录井解释评价标准,通过该地区23口井实际应用,油气层的解释符合率达到83.8%。以PB 103井、Y 2井为例,详细介绍了地化录井解释评价方法的应用过程。 
  • 装备
  • 杨 明 清
    录井工程. 2011, 22(04): 5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录井行业对西方录井设备了解较多,而对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大国俄罗斯却知之甚少,针对此情况系统介绍了俄罗斯的综合录井设备具有的特点,从相互借鉴的角度出发,从仪器房、传感器、气体检测设备、地质仪器设备、软件及信息化手段等方面对俄罗斯的综合录井装备进行分析,并与国内的相关装备进行比较。借鉴其优点,弥补国产录井装备的不足,可提高相关仪器的研发水平。从另一方面看,针对俄罗斯综合录井的弱点,充分发挥中国录井设备的优势,也利于进入俄罗斯开拓综合录井服务市场。 

  • 吴立伟 毛 敏 谭伟雄 马金鑫
    录井工程. 2011, 22(04):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大背景下,录井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新录井技术不断地应用到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并取得较好应用效果。但也随之出现了海上录井技术设备占用平台作业空间、录井作业操作人员增多与钻井平台承载能力相矛盾等难题,而这些都会影响到录井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从分析海上录井设备配置的现状入手,探讨了海上录井设备集成化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就海上录井设备的集成化提出一些具体设想,以期录井设备集成化发展切实适应油气勘探开发的生产需求。

  • 陈文生 谢红武
    录井工程. 2011, 22(04):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综合录井传感器采集系统的稳定性和信号传输质量,简化现场安装布线工作,ACE智能录井系统应用CAN总线技术实现传感器系统的信号传输。通过对CAN总线技术原理和采集方式、设计方法的介绍,结合仪器现场应用情况及使用经验,对CAN总线采集系统各类常见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现场故障处理措施,为综合录井设备操作及维修人员处理CAN总线采集系统的故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妥 红 代国祥
    录井工程. 2011, 22(04): 65-6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K-3Q 04快速色谱仪用于勘探开发领域中天然气的实时测量,其特点是对石油天然气C1-C5组分提供30 s和90 s两种分析周期的分析模式,是钻井过程中发现油气显示最快速、最直接的手段。针对在长庆、吐哈、克拉玛依油田录井现场使用的SK-3Q 04快速色谱仪标定过程中存在的易于产生误差的环节进行分析,归纳出了8个影响色谱仪标定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对这些影响标定准确性因素的总结有利于规范录井现场SK-3Q 04快速色谱仪标定,从而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气测录取资料的准确性。
  • 软件
  • 李 新 王国瓦 陈 慧 苏兆红
    录井工程. 2011, 22(04):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钻井工程事故及复杂情况会对油田的勘探进程造成严重的影响,也给录井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迫切需要提高钻井异常预报的效率和质量。针对该问题,在对塔里木探区的构造特点、钻井工艺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大量钻井异常预报经验,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开发了一套工程录井预警系统。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能准确、及时地对钻井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同时减轻了操作人员的负担,有助于弥补其经验的不足,对于确保钻井现场预报异常情况的效率和质量,有效提高钻井工程事故预警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 陈玉新 陶青龙 胡晨伏
    录井工程. 2011, 22(04): 7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ML快速色谱仪分析控制软件系统方案设计入手,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对每一部分的功能和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该软件系统非常适合录井现场使用,是录井现场专用色谱分析工作站软件,支持多语言应用,色谱标定简单方便,可以多点标定,实时采集色谱数据,实时积分,结果计算精确,有强大的数据与图谱管理功能。同时,为分析结果数据实时输出提供了钻、录井行业统一的数据接口(WITS格式),利用TCP/IP-WITS实现与综合录井仪主机采集软件的通信。 
  • 地质研究
  • 马小明 何雄涛 李建东 李 云 池永红 陈 瑶 刘川都 郝木水
    录井工程. 2011, 22(04): 7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储气库研究中,断层封闭性强弱是影响断块建库成败的关键。采用断层走向与应力方向关系、断层的活动时期、断层两盘的岩性配置关系、断层两盘的油水关系、断块生产动态5种影响因素对板南地下储气库的断层封闭性进行定性判别,采用断层泥分布率、泥岩涂抹系数法对断层封闭性进行定量判别,确定了板南地区BG 1断块断层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并在开发应用中得到证实,为断块型地下储气库的封闭性评价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