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为录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更提出了挑战。为了充分发挥录井在页岩油气领域中“眼睛”与“参谋”的双重作用,从元素化学地层剖面的建立与应用、纳米级孔隙的储集层物性及孔隙结构评价、油基钻井液条件下的油气识别与定量评价、泥页岩水平井地层压力随钻预测和监测、页岩油气录井标准体系的修订与制定5个方面,综述页岩油气录井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并归纳提出了页岩油气录井应加大元素化学地层学、高精度核磁共振技术、页岩油气录井实验技术等研究。建议企业、高校、研究院联合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提高录井在非常规领域的水平与地位;举办页岩油气(非常规油气)录井培训班和技术研讨会;加大加快对非常规录井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力度。
南海D区块普遍存在储气层位多、地层压力变大、构造复杂等特点,使得钻井过程中井下复杂事故时有发生,从而影响钻井周期,增大了钻井成本,因此,为了保障钻井安全、提高钻井效率,进而降低高温高压井钻井成本,在钻井过程中实时监测地层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使用dc指数与深度建立二维坐标系,然后采用伊顿经验公式法计算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的方法,并借助于Geoservices公司研发的equiPoise系统,实现了系统化、程序化地对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进行实时监测。这种方法在南海D区块的3口井进行了实际应用,最终的监测数据与实际测量压力结果对比吻合率达到98%以上。
滑动导向钻井技术是侧钻水平井主要的井眼轨迹控制方法。由于侧钻水平井受靶前位移小和环空间隙小的制约,降低了滑动导向过程中井眼净化效果,影响了侧钻水平井滑动导向效率。通过分析侧钻水平井滑动导向效率的影响因素,阐述了一种基于随钻环空压力测量(PWD)的侧钻水平井滑动导向技术优化方法,即取接单根工况为研究对象,将接单根时的当量钻井液密度(EMW)按照时间绘制当量钻井液密度剖面图,定义关泵最大和最小压力时间窗口以及平均压力时间窗口,比较窗口内压力大小的变化趋势、评价井眼净化效果,提高了井眼净化监测的时效性,优化了滑动导向技术,同时也扩展了PWD工具在定向井技术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