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26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5-06-25
  

  • 全选
    |
    研究与探讨
  • 黄艳琼 李美君 刘志刚 朱丹玲 林 莉
    录井工程. 2015, 26(02):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濮凹陷泥页岩油气显示丰富,正在成为主要的油气接替领域,亟需研究录井评价技术方法为该区泥页岩油气层评价提供依据。为此,通过东濮凹陷泥页岩油气录井、测井响应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优选岩石热解、综合录井和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以及测井响应特征参数,重点对泥页岩储集性和含油气性进行分析,建立了录井和测井录井泥页岩有效储集层和油气层评价方法及标准。测井录井油气层解释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地质因素,对泥页岩油气层识别效果更理想,文西构造带、濮卫环洼带、文东斜坡带16口井中现场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老井、新井油气层解释符合率达到85.6%。认为泥页岩油气层的岩石热解、气测、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参数具有较好的响应特征,能实现油气层的有效识别与评价。在缺乏脆性矿物资料的情况下,结合反映储集体特征的厚度因子和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参数,将会使泥页岩油气层解释符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 刘丽萍 肖光武 姜宏
    录井工程. 2015, 26(02): 7-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岩性、物性是致密油储集层评价中的重要内容。以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为手段,通过实验确定X射线衍射分析曝光次数以保证分析资料的精度;开展针对砂泥岩剖面的不同岩性X射线衍射响应特征参数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性由泥岩向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的变化,黏土矿物含量明显降低,长石、石英含量总体表现为升高的趋势,但其显著性没有黏土矿物含量变化明显。通过优选黏土矿物含量作为判别砂泥岩岩性的特征参数,建立砂泥岩岩性的解释标准,开展孔隙度与岩石矿物成分、矿物含量相关性研究,认为孔隙度随黏土矿物含量增加而减小,随长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石英与孔隙度的相关性不明显,据此优选长石含量与黏土矿物含量作为判别物性的特征参数,建立致密油储集层物性评价图板。现场45口井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建立的致密油储集层岩性、物性评价方法的解释符合率可达到97.8%,收到了较好的评价效果。
  • 齐振勤 陈 东 闫辛酉 王旭波 郭 琼 唐双梅 束文生 苏沛强
    录井工程. 2015, 26(02): 11-15. https://doi.org/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单纯利用产能数据评价压裂效果的难题,开展了压裂井气测参数特征及气测基础数据与产能的相关性研究,通过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压裂选层的评价依据的分析,以及海南福山油田多口压裂井的实例数据,根据Wh与C2/C3的参数变化,建立了压裂效果与气测相关性分析图板,形成了一套可以指导该地区压裂方案制定、压裂效果评价的方法。现场应用实际情况表明,在目前实施压裂的5口井中有4口井与预测结果相吻合,符合率达到80%。对福山油田进行气测录井与压裂效果相关性评价后认为,福山油田流二段是主力含油层系,规律性较好,应用该方法进行压裂效果分析判断依据较充分;对流一段和流三段对压裂效果评价的分析难度较大,必须综合考虑油藏地质因素才能做出合理的评价分析。
  • 林 楠
    录井工程. 2015, 26(02): 16-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页岩气压裂评价中遇到的问题,介绍了当前用于压裂评价的随钻电阻率成像技术概况,探讨了该技术在地层评价和压裂分析中的应用,从不同侧面具体阐述了裂缝分析、构造分析、薄层分析、地应力分析、井眼轨迹分析等分析方式和研究成果,展示了应用随钻电阻率成像测量技术得到的裂缝特征和储集层相关的信息特征。鉴于国外知名的测井公司相继推出了各自的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工具及其配套技术,对此国内尚未见报道,建议不失时机地跟踪国外发展动态,开展该技术的科研攻关。
  • 宋 子 龙
    录井工程. 2015, 26(02): 2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测录井中基于误差扰动的井深异常跳动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能找寻到一个函数,用于有效地模拟井深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那么就可以建立以模拟函数为基础的井深异常点预警控制系统并显示异常井深点。作为数据处理和编制函数表的常用工具,拉格朗日二次插值法和最小二乘法能有效地模拟已知井深与时间点。拉格朗日二次插值法可插值确定未知点,该法适用于获得两个已知点之间的井深时间值;而最小二乘拟合函数法适用于对某一钻进过程进行实时不间断模拟和预测未知值。以某煤层气普查项目地质参数井的实测数据为对象,分别应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通过设置时间误差阈限判断出时间点井深异常,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井深异常预警控制系统,既可以对异常点进行报警,又可有效校验并更正井深-时间数据。
  • 工艺技术
  • 王 建 伟
    录井工程. 2015, 26(02): 25-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油田增产的需要,水平井钻井数量越来越多,由于水平井钻井普遍使用油基钻井液且实物资料一般仅限于代表性差的混杂岩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轻烃、核磁共振等录井技术在储集层含油性和物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气测录井分析对象为钻井液,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采用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的C1和全烃相对值并结合其他相应参数特征的分析方法,仍可在水平井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对比分析水平井不同录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气测录井在识别水平井岩性、确定水平井着陆点、判断泥岩夹层、评价储集层含油性方面的气测参数特征以及结合相关参数的分析方法,尤其针对储集层含油性评价,提出了甲烷差值法,应用该方法结合相关参数,可实现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有效评价,而且其评价结果可作为试油选层的重要参考依据。实例分析表明,油基钻井液条件下水平井气测录井的不同功能得到了充分应用。
  • 阚留杰 陈钉钉 祝国伟 刘如明 苑仁国
    录井工程. 2015, 26(02): 29-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泥岩裂缝性地层在钻进过程中常发生井漏、井塌等复杂情况,为保证钻井工程作业顺利进行,需要在随钻过程中及时判断泥岩地层是否存在裂缝,并针对裂缝发育程度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根据泥岩裂缝的成因,分析研究泥岩裂缝的随钻响应特征,包括:钻井工程出现的井漏、井壁失稳特征,录井过程中dc指数曲线异常、气测曲线偏高或异常、岩屑中次生矿物含量增多等特征,随钻测井自然伽马曲线异常高值、4条电阻率曲线分开、密度曲线异常低值等响应特征,探索出一种适用于渤中地区东营组地层泥岩裂缝随钻识别的技术。该技术在渤中地区随钻过程中能在现场及时评价泥岩裂缝发育情况,有效指导钻井工程作业,保证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时效。
  • 汪 洋 李 超 王平平 张 博 盖 亮 李龙龙 张 希 杨 博
    录井工程. 2015, 26(02): 34-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平井与体积压裂致密油主体开发技术日益成熟,为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藏水平井的开发创造了条件。为了实现水平井对该致密油藏的有效开发,通过对该地区已钻井长7段多个层的试油与试采结果和岩电参数的统计分析研究,认为储集层厚度、电阻率、孔隙度、渗透率应作为水平井开发建产有利区(甜点区)优选的基础性参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致密油藏储集层评价系数可作为有利区优选的关键参数,进而形成简便而有效的胡尖山地区长7段水平井建产有利区优选标准。确定胡尖山地区目前的水平井建产有利区优选标准为:录井显示厚度与电测解释有效厚度均大于10 m,电阻率大于30Ω?m,孔隙度大于8%,而且最重要的是储集层评价系数应大于1500。AP149井、AP103井的应用验证表明,该方法简便、可靠,明显提高了水平井实施效果。
  • 孟 鹏 冯 鑫 汪 巍 白清云 朱 猛
    录井工程. 2015, 26(02): 38-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低油柱底水稠油油藏,避水高度是影响水平井见水时间和产能的最主要因素,准确着陆是水平井成功实施的关键。运用C油田高精度地震资料,根据沉积正韵律特征、隔夹层分布模式和沉积微相资料,结合钻井工具增斜能力,总结了一套适合低油柱底水油藏水平井随钻着陆策略,即:低油柱底水稠油油藏与高精度地震资料背景下的87°稳斜找油策略;沉积正韵律与低油柱双重约束下的1.5 m着陆深度策略;隔夹层分布模式指导下的剖面着陆策略;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平面着陆策略。该技术在指导调整井精确着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也为该油田今后的综合调整方案中水平井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 解释评价
  • 曹凤俊 党 明 王 丽
    录井工程. 2015, 26(02): 4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庆探区徐家围子地区深层火山岩岩性复杂,储集层类型多、厚度大、钻井取心少,以往储集层物性评价主要根据钻时、岩心实物观察与孔渗分析及测井岩性密度等资料进行,评价难且复杂,而含气性评价主要依据气测全烃含量的大小,其影响因素和各自的局限性给录井深层火山岩天然气井储集层解释评价带来难度,气水层解释评价符合率较低。针对该地区火山岩气藏储集层,在分析利用dcs指数和孔隙度反映物性,并应用气测全烃以及地层含气饱和度指数反映含气性的基础上,分别建立dcs指数全烃和地层含气饱和度指数孔隙度解释评价图板。实践表明,应用该方法效果较好,提高了深层火山岩天然气井的录井解释评价精度,可为试气井段的确定以及压裂选层提供可靠依据。
  • 工艺技术
  • 王 伟 刘深艳
    录井工程. 2015, 26(02): 4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准确地识别和评价低电阻率油层,提高录井解释符合率,通过分析渤海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对低电阻率油层采取气测录井和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等录井方法识别和评价进行了探索。气测录井利用全烃及烃组分以及气体比率LM、LH和HM曲线在油水层的组合形态来判断储集层流体性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利用检测的碳数分布特征和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形态建立了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标准。综合应用这两项录井技术,识别和评价了渤海地区BZ油田群等多个油田50余口探井共计62个低电阻率油层,其中油层和差油层42层、油水同层12层、含油水层8层,经试油论证,总体符合率达到90%以上,减少了低电阻率油层的误判和漏判。
  • 解释评价
  • 孟令涛 李程善 雷晶超 黄子舰 方铁园
    录井工程. 2015, 26(02): 50-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泾川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外围,勘探程度低,积累的录井资料有限,储集层解释评价难度大。针对该区块的现状,进行了岩石热解、轻烃、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应用研究,从储集层含油气性、含水性、流体赋存状态、物性等方面探讨了不同流体性质储集层的录井参数响应特征及其规律,以此为依据建立了储集层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实践表明,岩石热解、轻烃、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可作为该盆地外围泾川区块储集层的有效、精细评价方法。
  • 李博 张艳茹
    录井工程. 2015, 26(02): 55-58,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朝阳沟阶地肇源-裕民鼻状构造的录井资料解释标准,开展对该区扶余油层组录井显示特征的分析研究,在归纳该区在含油性、物性方面录井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油层、油水同层及水层的气测、岩石热解、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等资料的响应特征,建立了定量及半定量解释标准,通过对该区18口井40个试油层荧光显微图像、轻烃谱图形态的统计分析,分别归纳了这两项资料在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上的谱图形态特征。上述各项资料的综合应用可实现对该区不同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解释符合率达到88.9%。油层、油水同层现场应用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与试油结果吻合,同时对于其他区块不同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工艺技术
  • 姜丽 孙广文 孙博伦
    录井工程. 2015, 26(02): 59-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阳组二段是莫里青断陷的主力油层,属中质油特征,为进一步提高综合解释符合率,开展了岩石热解录井、测井资料的综合应用研究,通过岩心分析的含油饱和度与岩石热解分析参数Pg的相关性分析,求取了不同岩性岩屑样品计算含油饱和度的烃类恢复系数,为储集层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提供了方法,同时建立了含油饱和度与有效孔隙度综合解释评价图板和标准,经21口井现场实际应用表明,油水层解释符合率达到93%,为精细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提供了依据。
  • 相关技术
  • 赵冬云 李学艺 王强 李贵生 盖国生
    录井工程. 2015, 26(02): 62-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港地区港西油田浅层水窜通道严重和注入水通过裂缝等窜至地面问题,开展浅层水窜通道和断层封堵技术研究。结合油藏条件和流体性质优选出超分子聚集体,对其温度、盐度适应性以及粘度、添加剂和注入性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号超分子聚集体(配方:1.0%光亚凝胶+0.1%交联剂+高强度复合造壁剂)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性、耐盐性、粘弹性,且抗冲稀能力强、强度高、注入性能好,可实现大剂量高速注入;并且在聚集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交联剂能大幅提高聚集体性能。结合油藏情况制定了现场试验方案并进行了实施,方案实施后近1年的跟踪结果表明,注水井的注水压力稳定,受益油井的井组增油量较实施前增加了105%,投入产出比达1∶4.8。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港西地区浅层大孔道的封堵问题,为类似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
  • 赵乾富 桂林海 顾宏伟 徐 明 宋秋强 宋连猛 袁长剑 王孟林
    录井工程. 2015, 26(02): 66-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哈拉哈塘地区是塔里木油田塔北碳酸盐岩地层增储上产的主力区块,碳酸盐岩地层遭受了多期岩溶作用,大型缝洞体发育。依据该区测井、地震资料响应特征建立该区3类储集层评价标准。总结哈拉哈塘地区130余口井试油结果发现,Ⅱ类孔洞型储集层物性相对较差、自身产能较低,通过酸化压裂改造后可能获工业产能。分析Ⅱ类孔洞型储集层经过酸化压裂改造为出油、出水和不出液的3个实例后认为,Ⅱ类孔洞型储集层在其井旁储集体不发育的情况下,不建议酸化压裂改造,酸化压裂改造往往更容易沿纵向延伸,从而沟通底部鹰山组水体; Ⅱ类孔洞型储集层,试油结果为干层的,反映酸化压裂改造裂缝延伸范围内未能连通大的缝洞体,其井底位置离缝洞主体相对较远,建议利用现有测井资料对地震资料重新进行标定,寻找更有利的储集体位置,进行加深或者侧钻;Ⅱ类孔洞型储集层,在井旁储集层较发育时,建议进行酸化压裂改造,裂缝更容易沿横向上延伸,从而连通一间房组大的缝洞主体,获得高产工业油流。
  • 江 艳 平
    录井工程. 2015, 26(02): 71-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尔奇公式中岩电参数的准确性决定了储集层含水饱和度模型的精度。岩电参数一般通过常压条件下的岩电实验分析求取,而理论上覆压条件下岩电实验得到的参数更准确。为了分析两种实验条件对饱和度模型的影响,研究了大港地区风化店油田单井岩心两种实验条件的岩电数据,结果表明压力对岩性系数b、饱和度指数n值影响较大,对岩性系数a、胶结指数m值影响不明显。结合多井试油结果分析得出,两种实验条件所确定的饱和度模型误差均在储量规范合理范围内,且均能准确进行储集层流体识别,进一步验证了该区经验含水饱和度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认为在油田开发中,采用常压岩电实验足以满足油田开发中油气层识别的需要;在油藏量化规模研究中,更宜采用覆压岩电实验,以确保饱和度值的高精度。
  • 吴 长 金
    录井工程. 2015, 26(02): 74-75,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侧钻水平井试油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垂直段采用114.3 mm套管回接固井方式完井,泵只能挂到直井段,离目的层远,形成大的生产压差较难;之二是分段压裂结束后,由于管串丢在水平段,地层产液通过时流动阻力大,影响泵效;之三是上部为大套管组合,环空容积大,在地层液排液求产过程中对地面排液设备要求高。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事业部在对以往举升方式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本着安全、可靠、求准产能的目的,成功将水力喷射泵排液求产工艺用于侧钻水平井上,并研制与该工艺配套的高效强排水力喷射泵,解决了生产压差小、地层产液在井筒流动阻力大、地层液举升速度慢等问题。2012年该工艺在F6HC井成功应用,为复杂井的试油求产提供了借鉴,为特低渗区块储量评价的突破提供了技术手段。
  • 地质研究
  • 赵勇刚 廉梅
    录井工程. 2015, 26(02): 81-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大港潜山奥陶系储集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探索岩溶储集层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储集层分布规律,对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岩溶储集层的形成机理及其发育模式研究,认为储集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岩性与沉积环境以及表生期岩溶作用等因素。储集层分布在平面上取决于岩溶古地貌和断裂走向,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处储集层较为发育,裂缝和断层发育的部位特别是大断层两侧最有利于岩溶储集层发育;纵向上受岩性和风化壳发育程度控制,白云岩和膏岩层段易溶蚀,有利于储集层发育,距风化壳顶面距离越近,储集层发育程度越高,该区有利储集层主要发育在风化壳以下50~250m范围内。<
  • 段 宏 伟
    录井工程. 2015, 26(02): 86-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5.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拉尔盆地于贝尔湖坳陷贝尔凹陷、乌尔逊凹陷及扎赉诺尔坳陷巴彦呼舒凹陷发育侏罗系兴安岭群地层,岩性复杂,火山岩分布广泛是其主要特征,准确卡取兴安岭群地层可以保证录井资料质量,降低钻井成本。通过对兴安岭群多年来现场录井的实物资料分析、归纳认为,海拉尔盆地兴安岭群火山岩岩石为火山熔岩类、正常火山碎屑岩向熔岩过渡岩类、正常火山碎屑岩类和正常火山碎屑岩向沉积岩过渡岩类4种类型。兴安岭群岩石组合为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向沉积岩过渡岩石组合等3种类型。兴安岭群测井双侧向视电阻率曲线为厚层状、山峰状、不规则齿状高电阻率值,一般都高于50 Ω·m,自然电位曲线较平直,自然伽马曲线呈高值特征。在海拉尔盆地录井现场应用岩性变化及测井曲线变化特征卡取了22口井的兴安岭群地层,经完钻后验证,实际地质分层吻合。实践证明利用录井岩石及其组合特征,结合测井曲线变化特征可以准确卡取兴安岭群地层,为甲方决策提供依据,也为资料后续应用及研究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