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27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6-09-25
  

  • 全选
    |
    研究与探讨
  • 宋庆彬 王长在 程昌茹 陈玉新 孙合辉 郑海军 王唐兰 郝欢欢
    录井工程. 2016, 27(03):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虽然工程录井技术一直以来得到了高度重视与普遍应用,但对工程录井技术的定义、内涵及其在录井工程这门边缘学科中的所属关系一直有不同的认识,工程录井技术的应用水平与程度尚有待提高。针对工程录井技术,首先,明确了该技术的定义并应将其作为录井工程学科下综合录井技术的一个分支;其次,分析了该技术在优化钻井中的钻井作业随钻检测、钻井事故提示预报以及辅助地层解释分析方面的普遍应用现状;最后,阐述了该技术在钻具振动特征识别与判断、钻井工况控制、定向钻井监测以及远程分析决策方面的深化应用研究情况。综合分析认为,工程录井技术普遍应用尚未达到完全准确可靠的程度,深化应用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从理论、原理上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来提高和完善应用方法与程序。

  • 李 磊
    录井工程. 2016, 27(03): 6-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钻井工艺及钻井液技术的突飞猛进,录井施工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录井氯离子滴定分析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场有效识别地层水的需要。虽然离子色谱录井技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受限于复杂钻井液体系、钻井液滤液分析代表性以及分析数据准确性等因素的影响,该技术在地层水识别方面尚未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XX气田须家河组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验室内钻井液滤液分析结果,建立了正常钻进、弱异常显示钻进和复杂钻井液体系条件下识别须家河组地层水的3种经验识别方法;运用聚类分析、概率分布统计方法,挖掘Na+、Cl-增长率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离子色谱录井地层含水程度判别标准和图板;为进一步明确地层水成因与水型,给出了苏林地层水成因与水型判别标准。现场应用表明,离子色谱录井技术在识别地层水以及不同含水程度储集层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识别简便、直观的特点。

  • 武 亮
    录井工程. 2016, 27(03): 14-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吐哈油田三塘湖区块国际反承包录井技术服务所取得经验的分析,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公司(赫世公司)与国内公司在岗前培训、严格执行合同、人员配置及素质要求、录井设备及传感器安装要求、现场录井工作方法及要求和HSE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旨在获得先进的录井技术和管理经验。只有端正态度,转变固有思维方式,加强对外服务意识和创新理念,结合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才能提高对外录井技术服务的水平,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 张世明 胥东宏 张海东 丁玉柱 李勇勇
    录井工程. 2016, 27(03): 18-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研究精确计算油气上窜速度为目的,基于对影响油气上窜速度计算值精确性的因素和国内现有“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分析,提出了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的新方法——实测迟到时间法。该方法在应用于后效气钻头下深迟到时间实测时,用电石代替有色固体材料作指示剂,其优点是以气体指示剂做气体的迟到时间,消除了用固体指示剂测迟到时间时由于重力下沉、岩屑床等因素影响造成的测定结果大于气体迟到时间的弊端,能更真实准确地获得钻头下深的气体迟到时间,同时对全烃初始峰取值时间做出了经验定义(即全烃基值2倍左右的时间点)。通过对理论迟到时间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公式中全烃初始峰显示时间的准确确定和用实测迟到时间代替理论迟到时间,发现用实测迟到时间法计算出的油气上窜速度更符合实际。在吐哈油田12口井84次后效气录井应用表明,实测迟到时间法比理论迟到时间法计算的见油气显示时间误差可缩小25%左右。应用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结果准确,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影响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值精确性的因素,而且其迟到时间值为实际测得,故该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不同井型和不同井身结构的后效气录井作业中。

  • 工艺技术
  • 韩 亮 程修雷
    录井工程. 2016, 27(03): 23-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庆油田扶余油层目的层砂体以河道砂为主,具有正韵律沉积特征,针对这一特征,通过区块分析及实践总结,建立了扶余油层的水平井地质导向方法,其要点是:轨迹在层中时根据纵向上岩屑的粒度、含油产状、含油性的差异以及气测、钻时、伽马、电阻率数值的差异,判断轨迹在层中的位置;轨迹出层后根据出层速度的快慢,岩屑是否含钙,气测、伽马、电阻率数值的差异以及上、下围岩颜色是否存在差异,判断轨迹的出层及出层方向。通过此方法弥补了单伽马LWD的无方向性及测量盲区,2013年以来经过60多口扶余油层水平井的实际应用检验,体现了该项技术的显著作用,平均砂岩钻遇率达到了77.78%。

  • 李 翠 平
    录井工程. 2016, 27(03): 26-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定量荧光分析首先需要将样品用正己烷浸泡,然后针对含油显示的样品继续用正己烷进行适当稀释,避免造成荧光猝灭,导致分析数据不准确。以往对样品的稀释都是采用仪器说明书上给出的参考值,对于一个样品来讲必须经过多次稀释才能确定一个正确的结果,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快速识别油气显示和评价储集层的目的。笔者通过基础实验,以中质油为依托确定了粉砂岩不同显示级别的稀释倍数的确定方法,给出了粉砂岩不同显示级别样品的稀释倍数,实现了录井现场快速、准确稀释样品,减少劳动强度、降低正己烷对人体损害的目的。

  • 祝道平 王 辽 李素珍 王 培 
    录井工程. 2016, 27(03): 3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福山油田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复杂断块油气藏,通过压裂改造取得了高效开发的显著效果,但是压裂过程中部分井出现砂堵,不仅影响压裂效果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福山油田压裂施工井的砂堵情况,结合储集层地质特点、压裂设计、测井曲线、压裂施工曲线对产生砂堵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储集层泥质含量高、塑性强,斜井、多射孔段近井筒地带易形成多裂缝,井眼距断层近、滤失量变化大,以及压裂目的层与上下隔层地应力差值小、缝高失控是导致福山油田复杂断块油气藏砂堵的主要原因。为减少压裂施工过程中的砂堵现象,提高压裂施工成功率,提出了解决福山油田断块储集层砂堵问题的技术措施,即:以30~50目与20~40目支撑剂粒径组合加入,多级段塞打磨降低多裂缝影响,优化射孔及控缝高和探断层加砂压裂技术。该油田7口井13层压裂施工表明,仅有1层发生砂堵,效果较好。

  • 周建立 姚金志
    录井工程. 2016, 27(03): 36-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测录井过程中烃类气体检测一直沿用的是气相色谱法,随着气体检测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红外光谱法近几年也在烃类气体检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了完善该方法的应用,分析了红外光谱技术在传统的录井地面气体检测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该技术不能解决当前录井过程中多组分烷烃类气体检测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调谐激光二极管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检测方法,解决了烃类气体组分交叉干扰的问题,展现了该方法的优势及应用价值,同时对其在井下气体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微色谱柱红外传感器气体检测装置进行了初步探索。

  • 解释评价
  • 王 俊
    录井工程. 2016, 27(03): 39-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识别难点主要表现在岩性类别多,矿物成分复杂。同时,PDC钻头加扭力冲击器钻井、空气钻井、水平井钻井等新工艺、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广泛应用, 也给传统岩屑录井识别岩性带来了困难。以该盆地北部深层1 492块不同类型火山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X射线元素分析(XRF)识别火山岩录井方法研究,在尝试大量图板交会分析的基础上,经对各个图板反复对比与筛选,分别选择MgO与SiO2、TiO2与CaO、TiO2与SiO2、Na2O与MgO含量参数建立了4个不同类型火山岩识别评价图板。以上述分析为基础,结合火山岩定名采用的全碱(Na2O+K2O)与二氧化硅(SiO2)含量TAS图板法,可最终定名火山岩具体岩性。录井实践表明,该方法在识别不同类型火山岩的基础上,可有效识别具体岩性。

  • 王建立 丁 冬 刘少峰 董国富 崔国宏
    录井工程. 2016, 27(03): 43-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沙河街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和泥岩,以往资料显示煤层不发育,但在垦利M构造实钻中发现该层普遍发育煤层,由于煤层的录井和测井响应特征与垦利M构造钻遇砂泥岩时的特征有很大的相似性,单纯依靠传统经验分析法既不能识别煤层,也不能准确地进行岩性归位,影响了地质作业质量。通过对垦利油田已钻8口井的录井和测井资料分析,尝试应用快速识别煤层的岩屑特征法、工程参数变化幅度法、气测异常倍数法等录井方法和自然伽马数值法、电阻率相对值法、孔隙度“两高一低”等测井方法,在垦利M构造5口井见到成效,剖面符合率提高了8.5%,对油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 王 洪 伟
    录井工程. 2016, 27(03): 48-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扶余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受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影响,油层水淹状况复杂,给油田进一步开发带来较大困难。为了准确判别水淹程度,确定剩余油富集区,提高主力油层挖潜效果,根据水淹层录井响应机理,通过对井壁取心应用岩石热解、核磁共振及荧光显微图像等录井技术手段进行分析,结合试油井、投产及密闭取心井资料,优选适用的参数,建立了适合扶余油田的水淹层录井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录井水淹层水淹程度判别方法和水淹层剩余油富集状况判别方法,在扶余油田完成了13口井的水淹层评价工作,水淹程度识别准确率达到86.4%,油水层综合解释符合率达93.7%,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 邱 斌 雷 军
    录井工程. 2016, 27(03): 52-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塔里木轮南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 因此在实施轮南二次开发的同时,开展了轮南油田水淹层录井新技术应用研究。根据轮南油田储集层水淹程度不同导致录井发生相应变化规律的特征,以国内常用的岩石热解、轻烃分析、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荧光显微图像5种录井技术为基础,借鉴东部油田多年来水淹层录井评价研究成果,结合轮南油田的实际情况及各种方法的优势,探索一种综合性水淹层解释评价趋势法,旨在为投产选层和射孔位置确定提供依据。通过对轮南油田现有资料结合完井试油资料的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该地区储集层岩石热解、轻烃分析、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荧光显微图像谱图水洗特征以及储集层水洗程度定量评价标准。该方法用于轮南地区主力油层三叠系油层组解释13口井17层水淹层,经完井试油验证符合13层,其判别符合率为76.5%,应用效果较好。轮南油田开展水淹层评价应用研究,拓展和完善了该地区录井水淹层评价的思路,对提高采油效率、提升油田开发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马青春 魏宝明 薛明侠 卢丽娟谢金梅 安新朝 韩 艳
    录井工程. 2016, 27(03): 59-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沧东凹陷孔二段储集层有一部分为过渡岩类形成的储集层,其岩性均为常规录井岩性定名的泥岩、粉砂质泥岩,气测异常值高,岩屑含油质量浓度均为高值,给录井解释评价工作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一技术难题,充分利用X射线衍射全岩技术优势,针对收集整理的10口井1 060个岩屑样品,进行过渡岩类储集层岩性矿物成分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沧东凹陷孔二段过渡岩类有效储集层X射线衍射全岩录井技术评价图板以及评价标准,通过脆性矿物(石英、斜长石、白云石、方解石)含量能够准确地评价过渡岩类储集层。当石英含量达到10%~18%、斜长石含量大于18%、白云石含量大于12%、方解石含量大于8%时,该类储集层为有效储集层,否则为无效储集层。经过GA 8井应用,3 829~3 874 m井段解释结论为有效储集层,同时该井段气测异常值高,建议试油, 3 854~3 874 m井段压裂后自喷,产油21.6 t/d。该评价方法初步应用效果良好,可为勘探开发、尤其是勘探开发方案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 装备
  • 邵 青
    录井工程. 2016, 27(03): 63-66,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型录井仪可以较低的作业费用完成油气发现、层位卡取、工程记录等功能,特别适用于油田开发井的录井技术服务,是国内小型化录井技术装备发展的趋势。以现阶段比较普及的SL-PLS小型录井仪为例,总结出该仪器的功能及优势,并在分析红外气体分析仪与色谱气测仪对烃组分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找出适应仪器自身特点的油气发现和解释评价方法。在临盘工区的应用实践,显示该仪器在开展油气评价、地层分析、工程监控方面收效甚好,特别是其实时数据传输优势能使甲方及时掌握钻录井动态,为各项措施决策指令提供依据,使“小”仪器充分发挥了“大”作用。同时,针对SL-PLS小型录井仪非分光红外光谱仪存在不能分辨各组分吸收谱线的局限性,提出其气体解释难度大的问题尚有待进行深入实践探索。

  • 陈 鸣 聂桂萍 谭 舜 张 磊
    录井工程. 2016, 27(03): 67-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海Z油田主力油藏在平面上分布于南、中、北三块,纵向上分布于一、二、三段。平面上块与块之间不连通,纵向上层与层之间也不连通,表现出多油水系统特征,连通性复杂;同时,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导致调整井动用储量以及注水开发效果都受影响;各断块油藏能量主要为天然能量和注水驱动能量。针对Z油田的关键开发调整井位测取精确的小层压力剖面,对于精细刻画该油田多油水系统的复杂连通性关系、明确天然能量衰竭剖面、指导后期开发方案制定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随钻测压技术正是满足此项要求的关键技术,系统介绍了随钻测压工具的工作原理、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消除措施和在南海Z油田油藏描述方面的应用,并通过Z油田的应用实例来说明随钻测压结果的有效性。

  • 妥 红 闫 涛 胥东宏 张海东
    录井工程. 2016, 27(03): 72-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综合录井仪硫化氢传感器标定装置与现有的气样钢瓶进行连接的问题,需要设计相应的标定装置用于连接气样钢瓶,标定气样规定要求流量为0.2~0.5 L/min可调,以满足综合录井仪硫化氢传感器标定的需要。依据硫化氢标定的相关标准,采用凹形圆柱体双台阶双螺纹设计,制作双台阶双螺纹硫化氢传感器标定适配器,研制出适合录井现场使用的双台阶双螺纹硫化氢标定装置。该标定装置改变了传统硫化氢标定的思路,可以消除硫化氢标定的单一性等缺憾,从标定和检验结果来看,使用双台阶双螺纹标定装置可节约大量硫化氢标准气体样品,降低了消耗成本,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地质研究
  • 马 红 刘子藏 李洪香 孙凤兰 官全胜 田 永 苏沛强 刘晓燕
    录井工程. 2016, 27(03): 75-78,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沧东凹陷南皮斜坡构造特征及其砂体、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指出南皮继承性斜坡孔二段分布3种不同成因类型断裂(走滑断裂、同沉积断裂及继承性断裂),并且受燕山期构造翻转背景控制的古地貌呈沟谷相间的态势分布。认为古地貌凹槽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富砂,其常规砂岩与湖盆区发育的泥质粉砂岩、白云岩、过渡岩类等致密储集层叠合连片,奠定连片成藏基础。详细阐述了南皮斜坡近源充注,源内砂体控藏新认识,构建斜坡区常规油藏聚集与远端细粒沉积区形成致密油叠加连片的油气富集模式。经有效指导勘探生产,部署实施预探井位10口,均见到良好油气显示并获得油流,形成整装规模增储区,成为大港油田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

  • 阚留杰 毛 敏 陈 伟 胡 云 刘如明
    录井工程. 2016, 27(03): 79-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钻遇潜山的作业风险决定了潜山界面识别技术在录井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潜山岩性复杂、界面风化严重且岩性混杂,识别过程中容易受人为主观经验判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潜山界面现场识别有误差。为准确识别潜山界面,简要介绍了井场薄片鉴定技术、碳酸盐岩含量测定技术,突出阐述了元素录井技术,尤其是反映不同岩性特征敏感性的元素含量数学模型——判别函数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渤海油田不同岩性潜山界面的识别,提出了相应的关键技术组合方法。现场应用实践表明,不但岩性分析更加细致、识别的准确性更高,而且不同岩性潜山界面卡取效果也更好。

  • 张 迪 姜 涛 王曦蒙
    录井工程. 2016, 27(03): 84-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寻找有利油气勘探区域,吐哈盆地火焰山油田致密砂岩储集层描述以综合地质研究为基础,纵向上选层,平面上选区,优选有利勘探目标,进行井位优化部署。以岩心和测井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粒度分析、沉积特征、岩石结构与泥岩颜色及储集层特征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揭示火焰山构造目的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划分出(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等6种微相。同时,进行储集层敏感性分析,在油田储集层描述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区域,共部署设计SJ 2井、SJ 3井2口水平井,经试油验证效果较好。 

  • 杨 光 王丹丹
    录井工程. 2016, 27(03): 90-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9803.2016.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将地质分析化验各项资料有机结合对致密砂岩气藏岩石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使用岩石物性分析资料评价储集层孔渗条件、成藏能力,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粒度资料分析岩石类型、岩石成分,通过扫描电镜资料分析黏土类型及黏土赋存状态,结合铸体、压汞资料分析岩石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石楼西区山西组2段储集层物性较差,相关性较好,成藏能力一般;岩石成分以石英为主,黏土矿物含量较高,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灰质分布均匀;孔隙发育差,孔隙类型以原、次生粒间孔为主,孔喉分选性、连通性较好。通过对石楼西区致密气藏进行分类评价,加强对储集层特征的认识,了解储集层的形成机理,建立了致密气藏解释评价方法,根据储集层岩石学数据特征,即可对储集层进行解释评价,同时可为确定油气田稳产有利区块、提高采收率等提供重要依据。在该区4口井46套小层进行应用,解释符合率为95.7%。